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教育>正文

別給孩子情緒污染

廢氣、煙塵會對大氣造成污染, 媽媽的不良情緒也會成為污染源, 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危害。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 緊張、焦慮、急躁、害怕、漠視……這些負面情緒如果長期伴隨著媽媽, 那么孩子也會受到不良的影響, 即便他還不懂得表達, 也會用其他的方式來告訴你:

媽媽的不良情緒:擔心

孩子的表達方式:周末發燒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 樂樂和他的媽媽就成了星期天醫院急診室里的常客, 原因是樂樂經常會在周末無緣無故地發燒。 樂樂媽媽很擔心, 帶著樂樂做了各種各樣的身體檢查, 可也沒查處有什么問題。

Advertisiment
除了“周末發燒癥”外, 樂樂一切正常。 樂樂媽媽很少在周末帶樂樂出去玩, 因為她總是擔心樂樂會在外面突然發起燒。 即便是出去了, 她也會老是問樂樂:“你有沒有不舒服?”或者是叮囑樂樂:“如果不舒服趕快告訴媽媽!”樂樂的“周末發燒癥”已經成了她的一塊心病。

專家支招:如果樂樂的身體檢查都正常的話, 問題應該是出在樂樂媽媽身上。 很可能是樂樂媽媽的焦慮情緒間接地影響了樂樂的身體狀況。 這種情緒上的影響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感受到了, 例如產后喂養新生兒的媽媽如果總是擔心自己的奶水不夠, 而處在焦慮狀態下的話, 盡管新生兒還很小, 也能夠受到媽媽的影響, 出現總是哭個不停、煩躁、睡不安穩等不良反應。

Advertisiment
孩子生病是正常的, 而且現在的醫療服務水平已經提高了很多, 即便周末孩子生病了, 也隨時能夠找到醫生就診, 沒有必要總是憂心忡忡的。 建議樂樂媽媽從現在開始不要再跟孩子提“不舒服”的問題, 周末帶孩子出去痛痛快快地玩一玩。

媽媽的不良情緒:急躁

孩子的表達方式:口吃

平平的媽媽是個急脾氣, 說話做事都像一陣風。 可是平平總是畏手畏腳的, 膽小怕事, 一遇到陌生人就吞吞吐吐地說不清楚話, 媽媽越是催, 平平越是叫不出來, 甚至還會口吃。 為了平平口吃這個毛病, 媽媽著實費了不少的勁, 看專家門診, 每天抽出一些時間教平平說話。 不過, 大多數學說話的過程都會以這樣的結尾告終:“平平聽媽媽說‘叔叔’,

Advertisiment
跟著媽媽讀, 大點聲!對!快點, 再說一遍!快說!你這孩子怎么這樣, 跟著媽媽說, 快呀!”結果是平平的口吃沒有改善, 反倒是平平媽媽越來越沒有了信心。

專家支招:口吃很可能是精神緊張造成的。 平平媽媽的急躁情緒對孩子的表達構成了干擾, 因而出現了以上的表現。 在孩子學習說話的階段, 父母的引導尤為重要。 應該多鼓勵, 不要老是催促孩子。 在孩子學習說話的時候, 不要經常打斷他, 應該鼓勵他把話說完, 并且在適當的時候幫助他。 孩子的思維和神經系統還不完善, 表達很可能會相對置后, 也許會有口吃的癥狀發生, 家長應該安慰孩子, 例如“寶寶別著急, 想好了再說。 ”

媽媽的不良情緒:忽略

Advertisiment

孩子的表達方式:啃手指

毛毛3歲了, 大大的眼睛, 長長的睫毛, 是個人見人愛的漂亮寶寶。 不過如果你和他呆上一會兒, 就會發現他總是把大拇指放在嘴里吮吸著, 無論媽媽怎么告誡他, 或是溫柔地制止他, 都無濟于事。

毛毛的媽媽是一家外企的高級職員, 平時工作非常忙, 經常是好多天見不到毛毛一面, 毛毛從小由保姆照顧。 等到發現了毛毛啃手指的毛病, 平時一向很自信的她, 也開始變得束手無策。 毛毛媽媽帶著孩子去過很多醫院, 做過各種各樣的檢查, 醫生的答案都是:這孩子沒有病。 那么到底問題出在哪里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