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讓你的好意,壞了人家的規矩

我不能打擊孩子的分享意識, 但優妹來之後, 每次喆同學遞給優妹零食, 我都會問好友一句:“這個優優能吃嗎?”

這世界上, 沒有誰比媽媽更瞭解自己孩子的體質, 有些孩子習以為常的芒果, 有些孩子吃了就會有難受的過敏反應。 在養育上, 我們可以根據自家孩子的接受能力制定規則, 但其他人的養育規則, 我們也應該去尊重。

在這件事上, 喆同學也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己可以大方分享, 但別人有權利拒絕。

上午十點左右, 吃完加餐的乳製品和水果, 優妹想玩喆同學的玩具, 又有點不好意思, 就跑過去拉著優媽,

Advertisiment
讓她替自己到架子上取玩具。

優媽說:“這些玩具是不是喆哥哥的?“

優妹:“是。 “

優媽:“你要玩, 是不是要先問問哥哥同不同意呢?“

看優妹忸怩的樣子, “沒事沒事, 拿去玩吧”差點就從我嘴裡說出來——這恐怕也是大部分家長會選擇的“禮貌”。 但我深知, 如果那句“沒事”說出口, 就會讓兩個孩子失去一次成長的機會——

優妹失去了主動詢問、爭取權力的機會;喆同學失去了選擇同意或者練習拒絕的機會。

終於, 優妹走到喆同學身邊, 小聲問:“哥哥, 我能玩你架子上的玩具嗎?”

喆同學正在玩自己的湯瑪斯, 頭也沒抬就同意了:“去吧, 今天我的東西你都可以玩。 ”

這個回答, 倒是挺符合他現在的年齡段——3歲多, 已經知道分享帶來的快樂, 通常情況下都願意和小夥伴一起玩自己的玩具。

Advertisiment

但我沒有忘記在他中間暫停時, 提醒他一個問題:“剛才和優優妹妹說話, 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呢?”

他沒聽明白, 我又提醒他:“比如, 媽媽現在和你說話, 就會看著你, 這樣才更禮貌哦。 ”

孩子很可愛, 當他意識到自己做得不夠好時, 又特意跑過去, 直視著優妹說了一次:“我的玩具你都可以玩。 ”

喆同學自己用磁力片建房子, 優妹溜溜達達走過來, 踩到了喆同學的“房子”。 喆同學大聲說:“別踩我的房子。 ”我和優媽對視一下, 都沒有介入。

優妹並沒把喆同學的警告放在心上, 一心只想讓哥哥跟她一起玩兒。 她又一次走近, 把所有房子都踩倒了。 喆同學的聲音高了八度:“別踩我的房子!”

我意識到他馬上要發火了,

Advertisiment
為預防衝突升級, 在他要把磁力片扔向優妹的時候, 我站在他前面:“媽媽和你一起重新搭一座房子好不好?”

優媽也拉住優妹, 告訴優妹這種行為會讓小朋友很生氣, 並且要求優妹給喆同學道歉。 我沒有礙於面子說:“不用, 小孩子打打鬧鬧很正常。 ”因為我知道, 這樣做, 只會傳遞給優妹一個資訊:小孩子犯錯是可以不用道歉的, 是沒關係的。

優妹也意識到喆哥哥是真的生氣了, 她撿起地板上散落的磁力片, 對喆同學說:“哥哥, 對不起, 我幫你把房子建好吧。 ”接受道歉的喆同學, 只用了幾秒鐘臉色就陰轉晴, 說:“沒關係, 誰讓你是我的好朋友呢?”

臨走時, 優妹可能玩得太累了, 有點耍賴, 不想自己穿鞋, 纏著媽媽幫忙。

另一位朋友勸道:“還是個孩子,

Advertisiment
就別跟她較勁了。 ”

但優媽堅持自己的原則, 讓優優坐在鞋凳上自己穿鞋。

自己的事自己做, 如果我們現在替她包辦一切, 等上了幼稚園, 搞不定自己的吃喝拉撒, 受罪的是孩子, 不是我們。

寫到這裡, 我想到了最近火爆朋友圈的一對日本母女——

千惠因患癌症, 離世前讓四五歲的女兒學習做飯、做家務;媽媽千惠那一句“我沒錢、沒權、沒地位, 死之前完全不知道該給女兒留下什麼, 我只能教會她做飯、做家務, 讓她認真過好每一天, 即使一個人也能好好活下去”, 感動了所有知道他們故事的人。

也有異樣的聲音冒出來:那麼小的孩子, 真可憐;她爸爸怎麼這麼不作為;明明知道自己得了病, 還生孩子, 分明就是不負責任……

Advertisiment

但我們養育孩子, 看著他們由一個小不點兒慢慢長大, 會坐、會走路、會奔跑, 可以上學、可以工作、成家……不就是希望他們有一天可以獨立生活嗎?

從這個角度來講, 千惠很明智:我們可以愛, 但不能溺愛;我們希望為孩子遮風擋雨, 但我們終究不能陪伴他們一生一世。

一個孩子, 唯有獨立, 才有生存的資本。 所以, 當一個媽媽理智地給孩子機會體驗這個世界的複雜, 其他人, 靜靜地做一個旁觀者就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