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讓大人態度決定孩子的畫

一團雜亂的線條、看不出所以然的色塊……一番塗塗抹抹、點點畫畫後, 孩子高高興興地拿過來給你看。 該怎麼和孩子談他的畫呢?什麼時候該大聲讚美, 哪些地方又得採取迂回策略?會不會不小心因為我們成年人固有的感受方式, 影響了小塗鴉大師新鮮自由的表達?

回到最根源的地方檢驗一下

看看下面這幾位媽媽的“判斷”:

孩子畫的房子總是興趣班老師教的那樣兒。

女兒學了2年畫了, 讓她畫個亭子還畫得不像。

為什麼我女兒畫的畫總沒有鄰居家孩子畫得乾淨呢?

這幾位媽媽對孩子的塗鴉分別皺起了眉頭,

Advertisiment
認為孩子的畫存在不足。

實際上藝術教育遠不止是教孩子畫一張畫那樣簡單和局限。 很小就讓孩子親近藝術, 更重要的是激發他的好奇心、觀察力和想像力, 幫助他成為一個富有創造力的人。

如果你認可這樣的觀點, 那我們的態度、行為正確與否, 就變得有章可循起來:看一看, 我們的態度或做法有沒有幫助他更大膽地去嘗試?有沒有幫助他形成發散性的思維?有沒有説明他學會尋求可能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有沒有激發他的想像力?

這樣, 把媽媽們的問題放在這個大前提下看, 就有了“答案”:孩子只會畫老師教的那種房子——你可以帶他去看各種不同形狀的房子, 看完後, 再比較房子之間的不同。 甚至還可以讓孩子自己設計一棟房子,

Advertisiment
再鼓勵孩子繪畫時把差異表現出來, 這樣, 孩子的思維就不會局限于單一, 反而得到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你要求他把小亭子畫出來——等於讓他把你感興趣的東西畫出來。 這和他並沒有關係, 畫不好是自然的事。

別人家的孩子畫得好, 因為“乾淨”——這樣的判斷是有失偏頗的, 還是在從你的期待出發, 和孩子是否有感受、有探索並沒有關係。

送孩子去哪個繪畫班、要不要和其他孩子比賽寫生……其實很多問題, 都可以試著這樣判斷, 看看孩子的反應, 也許下一步你能更清楚應該怎麼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