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小病號越來越多
最近, 記者從醫院了解到, 雖然現在孩子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 但新的社會環境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不適應癥”卻在逐漸增多。 因此到兒童神經科就診的小病號也在逐漸增多, 一些知名醫院的專家號已經到了掛不上的緊張狀態。 專家提醒家長, 在保證孩子生活條件優越的同時, 兒童 心理和神經系統的健康更值得關注。
首都兒科研究所門診辦公室的李爾珍主任介紹, 現在由于圍產期保健的逐漸推廣, 神經科以前常見的癲癇、腦癱等患兒在逐漸減少, 但是從門診的求診情況來看,
Advertisiment
李主任說, 多動、抽動等的發病機理目前醫生仍不是很清楚, 不過像遺傳、環境因素中的污染加劇、血鉛升高、病毒感染等都有可能影響孩子的神經系統。 另外, 目前孩子生活狀態緊張, 很多家長對孩子有很高的期望, 也容易使孩子一直處于精神的緊張狀態, 加上孩子對電視、電腦、游戲機的癡迷等, 都會導致體內神經介質的改變而出現失調, 從而引發各種問題。
■淘氣可能被當成“多動”
由于目前對輕微多動癥的診斷沒有標準, 所以,
Advertisiment
從門診來看, 有的孩子確實有比較明顯的問題, 比如七八歲了仍不能安靜地坐著, 注意力渙散, 稍坐一下就要站起來找同學, 喜歡嘟嘟囔囔, 動手能力和運動能力都顯得比一般孩子笨拙。 有的孩子有奇怪動作, 總是不能控制地聳肩、擠眉弄眼。 還有的語言很呆板, 經常發愣, 喊他也不知道, 嗓子經常發出怪聲等, 如果孩子出現這些異常現象的都該到醫院檢查一下, 看看有沒有神經系統或發育遲緩的問題,
Advertisiment
不少孩子上幼兒園后, 總是坐不住。 經醫生檢查發現, 孩子其實并沒有問題, 只是比較淘氣, 再加上年紀太小, 自控能力差, 所以和別的小朋友相比要差一點兒, 會經常走走、動動, 這種情況只是對環境不適應, 家長也無需太過緊張。
■調整生活習慣不能急于求成
多動或其他心理問題很多時候是生活習慣培養的問題。 李主任在門診就接待過這樣一個小男孩, 他5歲多了, 脾氣非常大, 稍有不順心就發出很刺耳的尖叫聲, 醫生檢查之后發現他沒有什么問題, 仔細一問才知道, 孩子是在外地跟爺爺奶奶長大的。 老人非常溺愛他, 快上學了父母把他接回身邊, 因為在外地長大, 他有口音, 學習起來有困難,
Advertisiment
其實, 家長的教育方式是孩子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 有的孩子從來沒有看書的習慣, 也沒有這方面的訓練, 等到上學就需要適應的過程。 所以, 在上學前家長應該有意識地讓孩子學會安靜地坐一段時間。 玩兒的時候要讓他們玩兒充分, 多到戶外踢球、做游戲, 讓孩子體力盡情釋放, 然后每天留一段時間讓他們讀讀小畫書, 問他們一兩個問題, 之后再滿足他們看電視、打電子游戲等的要求, 這樣訓練才能慢慢讓孩子坐得住, 培養習慣不能急于求成。
■預防要從日常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 一些平時不被人注意的行為其實可能對孩子有很大影響。 家長都知道應該讓孩子遠離污染,
Advertisiment
能造成血鉛的升高。 另外, 畫畫兒, 尤其是經常接觸油畫棒等的孩子要留心, 因為色彩中通常有重金屬, 畫完畫兒要仔細洗手。 孩子經常接觸的彩色印刷品中的油墨也不安全, 即使是自己的玩具、書也要注意清潔, 接觸它們后也應該洗手。 孩子的房間不要弄得太色彩斑斕, 因為彩色油漆中鉛含量一般也比較高。 同時, 家長應該注意不要讓孩子精神太過緊張, 學習中間應該有休息時間。 在出現感染性疾病時及時去醫院, 免得病毒感染影響神經系統。
■治療需要時間
如果孩子真的存在病理性的多動或者抽動, 目前,西藥和中藥都有一些可以緩解的作用,但家長一定要清楚,神經類疾病是需要很長時間治療和調養的,不可能像感冒發燒一樣幾天就好了,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幾年時間。在這期間,孩子要一直聽從醫生的要求,按時按量吃藥。有的藥物需要孩子身體的逐漸適應,所以,藥量會慢慢增加,這都需要時間。而且,如果自己停藥或外界的一些刺激,病情也有可能反復。比如考試前的緊張焦慮心態、疲勞等都會加重孩子的病情,所以,家長不能太心急。更不能因為在吃了一兩個月藥沒有什么反應的時候就有病亂投醫。另外,由于中藥和西藥藥理不同,不能為了求快讓孩子很多藥混吃,這樣容易中毒。只有循序漸進才能有好的治療效果。
目前,西藥和中藥都有一些可以緩解的作用,但家長一定要清楚,神經類疾病是需要很長時間治療和調養的,不可能像感冒發燒一樣幾天就好了,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幾年時間。在這期間,孩子要一直聽從醫生的要求,按時按量吃藥。有的藥物需要孩子身體的逐漸適應,所以,藥量會慢慢增加,這都需要時間。而且,如果自己停藥或外界的一些刺激,病情也有可能反復。比如考試前的緊張焦慮心態、疲勞等都會加重孩子的病情,所以,家長不能太心急。更不能因為在吃了一兩個月藥沒有什么反應的時候就有病亂投醫。另外,由于中藥和西藥藥理不同,不能為了求快讓孩子很多藥混吃,這樣容易中毒。只有循序漸進才能有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