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自吹自擂。 我小的時候, 特別討厭學習, 就是我這樣一個厭學的兒童, 多年後竟站在了大學的講臺上, 連我自己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日本著名數學家矢野健太郎也曾說過:“我小時候數學成績最差。 ”
我現在還記得母親是怎樣不停地鼓勵我:“你現在討厭學習, 總有一天你會喜歡學習的!”有一次, 在我因為考試成績不好而意志消沉的時候, 母親這樣鼓勵我說:“雖然你現在成績不好, 但媽媽相信你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 媽媽堅信這一點。 ”
那個時候, 我心想:媽媽又瞎說。 我的成績這麼差,
Advertisiment
然而, 母親的“預言”實現了:我順利地上了高中, 又進了大學, 並且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
“總有一天你能學好的!”母親的鼓勵無形中給了我面對困難的勇氣:“試著去做也許會成功。 ”考試中遇到難題, 準備放棄的時候, 就會想起母親說的這番話語。 於是, 即便是碰到難題, 也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 堅持不懈地進行到底。
多年之後, 我接觸到了心理學, 才知道母親的鼓勵對我起到了樹立自信心的暗示作用。 在這一點上, 現代家庭做得似乎並不盡如人意。 “我這也是為孩子好!”抱著這樣的心態, 動不動就對孩子加以呵斥, 總是給孩子一種消極的暗示,
Advertisiment
比如, 孩子帶著一份成績不理想的試卷回到家中, 劈頭蓋臉地遭到母親一頓訓斥。 “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母親說這番話, 當然是為了督促孩子加緊學習, 但實際上, 卻在心理上給了孩子一個消極的暗示。
孩子就是孩子, 早就意識到自己的成績不好, 已經心存恐懼;再加上母親的呵斥:“你不行!”就算再樂天派的孩子, 也會陷入“我不行”的思維模式中, 不知不覺也就真如母親所“期待”的那樣, 真的不行了。 這在心理學中是被各種試驗所證實了的。
相反, 如果這個時候母親不是一味呵斥, 而是以鼓勵為主, 肯定孩子的優點:“只要去做, 你一定能行”結果會怎樣呢?開始, 孩子也許是半信半疑,
Advertisiment
連我這樣的劣等生, 在積極的心理暗示下, 都能由厭學到好學, 並在這樣一個“良性迴圈”中走到大學教師的位置上, 更何況那些正在茁壯成長的孩子們呢?如果不信, 就請從今天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