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讓恃強淩弱影響孩子的健康

很多方面的因素都可以用來很容易地區分恃強淩弱和取笑, 包括發生的頻率。 在大部分情況下, 恃強淩弱會頻繁發生, 有時候是不間斷地並且有以某種方式傷害受害者的意圖。 取笑僅僅是偶爾發生並且是在一個積極的背景或者環境中發生的。

進一步說, 和取笑不同的是, 恃強淩弱涉及到的是能力明顯不均衡的兩者。 恃強淩弱可以僅僅發生在兩個孩子之間(欺淩者和受害人), 但是它更有可能會是幾個孩子對一個。 大部分孩子可以和某個兄弟姐妹或者另外一個同齡人一起來解決發生的爭執。

Advertisiment
但是, 我們無法期望一個孩子來應付一群孩子(或者在很多情況下, 是整個班級的學生)“結夥”對付他一個。 丹·歐維斯和他的同事們描述了“恃強淩弱圈子”作為一種集體現象是如何慫恿、維持和加強恃強淩弱行為的。

通常情況下, 是一個或者兩個孩子(欺淩者)尋找、確定和欺負一個更弱、更不受歡迎的受害者。 可是與你想像相反的是, 恃強淩弱的人通常不是不受歡迎的, 他們可能還有兩到三個朋友以主動的方式(追隨者)和被動的方式(支持者)給恃強淩弱行為火上澆油。 追隨者, 通常被稱為“狗腿子”, 負責實施欺淩者的惡意意圖, 他們不單獨欺淩弱小。 因此, 欺淩者和追隨者在孤立的情況下都只有有限的能力, 並且需要相互依存來獲得恃強淩弱小團體的力量。

Advertisiment
因此, 削弱他們之間的聯繫有利於緩和同齡人之間的問題。 支持者通常是更大的一群孩子, 他們可能以一種不太明顯的方式鼓勵著恃強淩弱行為。 這些孩子通常不是那麼受歡迎, 他們看到恃強淩弱行為時只會呵呵地傻笑, 並且背地裡享受著同齡人被折磨的樂趣。 總的來說, 這樣的群體致使受害者認為很多孩子在欺負她。

在這個恃強淩弱的圈子之外的是旁觀者和受害者的保護人。 旁觀者可能對恃強淩弱行為反感, 但是他們選擇不捲入到事件中去, 因為他們害怕也受到欺負, 或者害怕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也可能僅僅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恃強淩弱的過程中,

Advertisiment
主動和被動兩方都在慫恿和放任恃強淩弱行為。 任其發展就會創造一個充滿恃強淩弱的社會氛圍, 在這個氛圍中恃強淩弱會被認為是很正常的。 儘管保護人的人數很少或者根本就不存在, 但是他們在削弱恃強淩弱圈子方面可以發揮一個非常強大的作用。 欺淩者經常對那些社交弱勢、“沒有朋友的”的孩子下手, 這些孩子通常是不能報復他們的。 如果有一個好朋友, 尤其是一個能為她挺身而出的朋友, 不僅能夠減少她被欺負的可能性, 還可以減少這種行為對她產生的負面影響。 因為這個原因, 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被欺負, 那麼教會她一些必要的建立互惠友誼的技巧是至關重要的。

同伴之間的友誼也有利於減少恃強淩弱的行為,

Advertisiment
因為這些行為經常發生在成年人的視線範圍之外, 而成年人可能認為恃強淩弱只涉及到一些肢體動作, 比如, 打人或者踢人。 而實際上, 恃強淩弱通常是通過口頭威脅來恐嚇受害者, 讓他們感到無助和無能為力。 他們使用的是心理戰術, 例如忽視他們或者把他們從同齡群體活動中排除出去、傳播有害謠言或者用各種方式辱駡他們, 這不僅在心理方面更加有害, 而且對於老師和學校教職人員來說更難以發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