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陷入寶寶發熱的5個陷井

一、體溫高就是生病

剛剛升級為媽媽的曉靜, 抱著繈褓中的寶寶來醫院尋求醫生幫助, 曉靜說寶寶近3天以來一直發熱不退,

Advertisiment
用藥效果也不好。 醫生詳細為寶寶做了身體檢查, 並做了血常規等化驗, 都沒有發現異常體征。 曉靜不解地問醫生:"寶寶為什麼會發熱呢?"醫生告訴她, 是由於給寶寶穿得太厚, 妨礙了皮膚散熱, 才導致體溫升高的。

寶寶體溫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響, 如吃奶、運動、哭鬧等均可使體溫暫時升高達37.5℃, 甚至達38℃, 尤其是新生兒或嬰兒更容易受上述條件影響。 另外, 測體溫的方法也影響所測體溫的真實數值, 如腋表、口表、肛表所測得數值依次相差約0.5℃, 即腋表最低, 肛表最高。 測腋溫的時間應以10分鐘為佳。 因此, 寶寶的體溫可波動於一定範圍, 暫時的體溫升高, 只要全身情況良好, 又無其他症狀, 可認為正常現象。

二、熱度越高, 疾病越重

Advertisiment

很多家長認為, 發熱越高, 孩子的疾病越重;體溫不升或發熱不重, 就表明寶寶無病或病情較輕。 其實, 發熱高低與病情不一定平行, 如寶寶患流行性☆禁☆感冒、急性扁桃體炎等發熱可達39℃以上, 但如果孩子精神好, 預後效果一般都較好。 相反, 體質虛弱的患兒或新生兒、早產兒, 即使感染很嚴重, 亦可見體溫不升高或僅見低熱, 只是精神顯得比較疲憊, 像這類寶寶的家長更應提高警惕, 當寶寶出現身體不適時, 不要因為未見發熱, 而掉以輕心, 耽擱了治療。

三、寶寶發熱必須吃退熱藥

許多家長一見寶寶發熱, 就立即使用退熱藥, 其實, 這是一個可怕的錯誤做法。 因為發熱是人體防禦疾病和適應內、外環境溫度異常的一種代償性反應,

Advertisiment
而且能為醫生診斷疾病和判斷預後提供資訊。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 發熱也是一件好事, 退熱處理不當可挫傷機體的自然防禦能力及影響醫生對疾病的診斷。 因此, 在未弄清發熱的性質之前最好不要用退熱藥。 除非測寶寶的口溫超過39.5℃,有引起腦細胞損傷的危險或既往有高熱驚厥史的, 才考慮應急使用退熱藥。

四、用抗生素治療發熱最好

許多家長一發現孩子發熱, 就哀求醫生給寶寶用抗生素治療, 有的家長自行給寶寶吃抗生素。 在某些家長看來, 孩子發熱理所當然要用抗生素。 事實上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 抗生素只能用於由細菌感染所引發的發熱。 而一般的發熱只需用酒精擦浴、額部放置冰袋等物理降溫和使用普通的退熱劑,

Advertisiment
就可達到暫時降溫的目的。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 濫用抗生素不但會帶來各種毒副反應, 而且可能導致菌群失調, 產生耐藥性。

五、熱退便意味疾病痊癒了

很多家長認為寶寶熱退了, 就是疾病痊癒的標誌。 其實, 發熱只是某種疾病表現出來的一個單一症狀, 熱退只表明機體產熱與散熱的調節機制暫時恢復正常, 並不等於疾病痊癒。 只有祛除病因, 從根本上糾正疾病的發病基礎, 才意味著疾病的治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