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便秘, 一天兩天尚可, 三天四天不排大便, 最緊張的不是小孩, 而是小孩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老年人與小孩一樣, 也容易便秘, 拉不出大便的難受, 他們有切身體會, 於是設身處地為兒孫擔憂;又受了保健品宣傳的影響, 說什麼便秘會造成自身中毒, 會影響身心健康, 更誇張的, 還說會影響大腦功能、孩子會變蠢等, 而一些不嚴謹的科普讀物也在推波助瀾, 加以渲染。 育兒中, 爸爸媽媽怎樣應對寶寶便秘呢?
小兒便秘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 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Advertisiment
另一類是非器質性原因, 占了便秘的絕大多數。 以往對這類便秘的研究不夠深入, 近年來逐漸得到重視, 專家們還特地召開國際會議, 來商定非器質性便秘的定義和分類。
Advertisiment
大家可不必理會這些醫學術語, 不妨回憶一下, 在你的生活經歷中, 是否遇到過下面描述的幾種排便障礙的孩子。
大便前十分聒噪
有些嬰兒在每次大便之前, 總要先大哭大喊一番, 伸腿挺身, 十分痛苦, 可以吵得左鄰右舍睡不著覺。 就這樣大哭大喊十幾分鐘後, 只聽得肛門劈裡啪啦排出不少大便, 嬰兒又突然安靜下來, 嬉笑如常, 像個乖小寶。 護理嬰兒的媽媽會描述大便前的嬰兒“橫也不是,
Advertisiment
這種“大喊大叫的大便事件”, 一般發生在六個月以內的嬰兒, 每次發作都在十分鐘以上, 每天可以有幾次。 媽媽會發現, 這時的嬰兒哄也沒用, 親也沒用, 就是哭個不停。 乍以為是大便幹結, 仔細看大便卻是軟軟的, 不可能堵住肛門。 怎麼回事?原來, 這是嬰兒還沒掌握排便要領之故。
正常大便過程中, 結腸內的糞便被推入直腸, 直腸擴張, 引起陣陣收縮, 同時放鬆肛門外括約肌等控制排便的肌肉群, 增加腹壓, 大便就排出來了。 而有些嬰兒在增加腹壓的同時, 卻沒能放鬆肛門外括約肌等控制排便的肌肉群。 直腸收縮引起陣陣腹痛, 大便卻被“卡住”而沒法排出,
Advertisiment
大便硬得能打狗
嚴格地說, 功能性便秘才是真正的便秘。 這種孩子每星期排不了兩次大便, 好不容易排出的大便, 卻硬邦邦的像石頭, 砸狗都會讓狗吠叫不已。 功能性便秘, 多開始於五歲以下孩子, 有的孩子不到一歲就開始, 比較多的是在斷奶、改變食譜時。 這些孩子多數要用開塞露或瀉藥才能順利大便。
要改善這種便秘, 最簡單的辦法是喝果汁, 如鮮榨的柳丁汁, 蜂蜜水也可以。 若是小嬰兒, 可以適當地喂哺米湯。 收集煮飯時瀝出的米湯,
Advertisiment
邋遢便秘
功能性大便瀦留 是所有非器質性便秘中最討厭、也最有害的一種。 這種曠日持久的便秘, 會給患兒帶來嚴重的心理和身體健康問題。 大便每週不足兩次, 而且又粗又硬。 更令人難堪的是, 一些孩子的肛門時不時會滲出一些稀便, 或放屁帶出大便, 弄髒衣服。
患兒自慚形穢, 小夥伴們也可能取笑他, 加重患兒的自卑心理。 隨之而來的, 可以是患兒食欲減退、體重減輕、消瘦、精神不振, 但體格檢查未能發現器質性疾病。
發生功能性大便瀦留原因何在?恐怕大多數要歸咎於“痛性大便”、“不愉快的大便”和“被限制大便”。
“痛性大便”常起因於肛門疾病 在吃奶的小嬰兒,很可能是對乳蛋白過敏造成肛門炎症;在大一點的孩子,則很可能是一次硬便撐破了肛門,造成肛裂。這些損傷使孩子一大便肛門就痛,於是逐漸學會忍著大便。
“不愉快的大便”是家長之過 有些家長過早要求孩子自己上廁所,或不管孩子是否有便意,強迫孩子上廁所,時間一長,孩子就會憎惡排便,逐漸養成忍著大便不拉的習慣。
這些孩子每當有便意時,會千方百計忍著不拉。他們會夾緊雙腿,緊縮臀部肌肉,表情焦慮不安。在不能自由離座的場合,這些孩子會屈腿坐在自己腳跟上,拼命壓住肛門。長期下來,大便在直腸-乙狀結腸日積月累,越來越多,隨著水分在腸內吸收,大便也越來越硬,直到嵌頓在直腸和肛管,縮不回,排不出,進退兩難。而從後面趕上來、水分未被吸收的稀便,會從嵌頓的糞塊旁滲漏出肛門,或借放屁的機會帶出來,此時直腸也逐漸失去收縮能力,使孩子更難排便。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決直腸、肛管內堅如磐石的糞塊,也非一朝一夕能辦到的。應該知道,治療功能性大便瀦留,可能要花幾周、幾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時間。患兒、家長、醫生之間必須相互協作,經常溝通。治療分三階段:解除大便嵌頓、維持治療效果和長期隨訪觀察。首先可以洗腸,清除日積月累的宿便。然後調整飲食,服用軟化大便的藥物或導瀉藥。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教育孩子糾正強忍大便的不良習慣。治療要維持相當長一段時間。據國外報告,五歲以下的孩子便秘,一年內能治好的只有50%左右,兩年內才達到65%至75%,所以要相當耐心。
但體格檢查未能發現器質性疾病。發生功能性大便瀦留原因何在?恐怕大多數要歸咎於“痛性大便”、“不愉快的大便”和“被限制大便”。
“痛性大便”常起因於肛門疾病 在吃奶的小嬰兒,很可能是對乳蛋白過敏造成肛門炎症;在大一點的孩子,則很可能是一次硬便撐破了肛門,造成肛裂。這些損傷使孩子一大便肛門就痛,於是逐漸學會忍著大便。
“不愉快的大便”是家長之過 有些家長過早要求孩子自己上廁所,或不管孩子是否有便意,強迫孩子上廁所,時間一長,孩子就會憎惡排便,逐漸養成忍著大便不拉的習慣。
這些孩子每當有便意時,會千方百計忍著不拉。他們會夾緊雙腿,緊縮臀部肌肉,表情焦慮不安。在不能自由離座的場合,這些孩子會屈腿坐在自己腳跟上,拼命壓住肛門。長期下來,大便在直腸-乙狀結腸日積月累,越來越多,隨著水分在腸內吸收,大便也越來越硬,直到嵌頓在直腸和肛管,縮不回,排不出,進退兩難。而從後面趕上來、水分未被吸收的稀便,會從嵌頓的糞塊旁滲漏出肛門,或借放屁的機會帶出來,此時直腸也逐漸失去收縮能力,使孩子更難排便。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決直腸、肛管內堅如磐石的糞塊,也非一朝一夕能辦到的。應該知道,治療功能性大便瀦留,可能要花幾周、幾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時間。患兒、家長、醫生之間必須相互協作,經常溝通。治療分三階段:解除大便嵌頓、維持治療效果和長期隨訪觀察。首先可以洗腸,清除日積月累的宿便。然後調整飲食,服用軟化大便的藥物或導瀉藥。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教育孩子糾正強忍大便的不良習慣。治療要維持相當長一段時間。據國外報告,五歲以下的孩子便秘,一年內能治好的只有50%左右,兩年內才達到65%至75%,所以要相當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