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一連串的行為給參加葬禮的親人帶來厭煩, 這孩子太鬧了, 最後被父母強行關到房間。
葬禮結束後, 媽媽試圖讓他意識到錯誤, 沒想到孩子的回答讓人淚流滿面:
Advertisiment
小花貓是奶奶的寶貝, 每次打小花貓都會被奶奶呵斥, 但奶奶這次卻沒有;
陽臺的蝴蝶蘭是奶奶每天呵護的植物, 從來不允許他觸碰, 但他今天推到了奶奶卻沒有生氣;
他經常跟奶奶一起睡, 睡醒後, 奶奶會拍一下他的小屁股:“懶睡蟲, 起床了”, 他希望像平常一樣, 躺在奶奶身邊睡上一覺, 醒來後就能見到奶奶的笑臉……
媽媽沉默了, 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應答。 但艾艾一次次追問:“奶奶為什麼不理我?奶奶要去哪裡?”
“死了!就像你上個月養的那條金魚, 再也不會回來了。 ”聽到媽媽的話, 艾艾嗷嚎大哭, 這樣的回答對孩子來說是否過於殘忍?艾艾前不久才過完6歲生日。
什麼年齡是孩子最合適的“死亡教育”?
一般來說, 2歲後的寶寶已經對“死亡”有模糊的認識,
Advertisiment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如果已經5歲了, 仍舊沒有進行“死亡教育”, 就容易導致孩子一知半解或片面的理解, 比如對死亡過度恐懼而變得膽小、或者對死亡不以為然而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
三位爸比回憶童年那些不靠譜的“死亡教育”
小郭, IT男, 36歲:
“TA去了天堂, 那裡有快樂和幸福, TA再也不用受苦”
爺爺去世那年, 我爸跟我說, 爺爺去了天堂, 那裡無憂無慮,
Advertisiment
尼瑪, 記得有一次寫作業寫煩了, 我跟爸爸說我想去天堂, 因為那裡無憂無慮沒有作業, 我爸愣了把我揍了一頓。 現在想想真後怕, 我曾經做過一次計畫, 打算某天放學後直接去天堂, 我擦!
美好的描述會讓孩子產生嚮往, 你不怕孩子哪天為逃避麻煩或者思念親人而想去這個美好的“世界”?
小謝, 財務主管, 30歲:
“TA去了一個遙遠的地方, 永遠也不回來了”
我很小的時候, 爸爸肝癌死了, 媽媽告訴我, 爸爸去了一個遙遠的地方, 永遠也不會回來了。 沒過多久, 看到別人的爸爸, 我總會問媽媽, 爸爸什麼時候回來。 後來媽媽再婚, 我非常討厭繼父, 覺得他搶走了媽媽, 因為爸爸還在某個地方呢。
Advertisiment
這種說法會誤導孩子以為死者還活著, 時間長了會感覺到被遺棄, 或者怨恨對方為什麼不回家。
小張, 市場經理, 32歲
“TA睡著了, 會睡好久好久不會醒來了”
記得5歲那年, 我叔車禍死了, 當時看著周圍的人都在哭, 我有點害怕, 但搞不清什麼狀況, 就問我奶奶叔叔怎麼了, 奶奶說叔叔睡著了, 後來聽別人說叔叔死了。 我一想我每天都會睡覺, 會不會睡覺時也死了?好長的一段時間都不敢睡, 好擔心睡著了就回不來了, 並且對這個“回不來”莫名的恐懼, 似乎覺得那是一個黑暗的得讓人窒息的世界。
這會讓孩子混淆睡覺和死亡,
Advertisiment
最正確的“死亡教育”做法, 應該是這樣做
每個生命都會從嬰兒到幼兒到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 由稚嫩到衰老, 然後就會死亡。 死亡就是不動了、不說話了、不會再做任何事, 最後就是屍體慢慢腐爛到泥土或化為灰燼, 親人就不復存在了, 永遠消失了。 就像一顆種子發芽長成小樹苗到乾枯與泥土合為一體的過程;也像一隻小蝴蝶、小蟲子、小鳥一樣被埋進泥土永遠也不能出來了。
面對親人的死亡, 該鼓勵孩子以何種態度對待?
曾記得外國有個家庭, 爸媽都在地震裡去世了, 留下了姐弟倆。 姐姐11歲, 弟弟才7歲。 當他們處理完父母的後事, 姐姐這樣對傷心的弟弟說:“去給爸媽寫一封信,把你的感覺和想法寫在裡面,但我需要提醒的是,寫完後就放下,繼續我們的生活,因為我們只能把爸媽放在心裡了……”逝者已去,我們可以思念,但應該繼續努力生活,這也是當孩子面對親人的去世最應該有的態度、也是最應該對孩子說的話。
6歲內的孩子不適宜參加葬禮嗎?
有人說,6歲內的孩子不應該參加葬禮,理由是哭喊的場面會給孩子帶來陰影。外國的幼稚園,比如美國的幼稚園已經有死亡教育,甚至有集體帶孩子參加真實葬禮的課程。我認為,是否有陰影,只要取決於大人的引導。
記得有位粉絲媽媽是這樣做的:
葬禮前,她提前跟4歲的孩子說,“爺爺死了,我們都很難過,一會我們可能會哭,哭是代表我們捨不得爺爺,也是表達對爺爺的思念,你也捨不得爺爺嗎?”孩子點頭,在葬禮上也哭得真誠而深切。參加葬禮,其實對孩子來說是最直接的死亡教育,不僅能讓孩子認識到生命只有一次,認識到生命的脆弱,還有利於讓孩子學會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當前。
姐姐這樣對傷心的弟弟說:“去給爸媽寫一封信,把你的感覺和想法寫在裡面,但我需要提醒的是,寫完後就放下,繼續我們的生活,因為我們只能把爸媽放在心裡了……”逝者已去,我們可以思念,但應該繼續努力生活,這也是當孩子面對親人的去世最應該有的態度、也是最應該對孩子說的話。
6歲內的孩子不適宜參加葬禮嗎?
有人說,6歲內的孩子不應該參加葬禮,理由是哭喊的場面會給孩子帶來陰影。外國的幼稚園,比如美國的幼稚園已經有死亡教育,甚至有集體帶孩子參加真實葬禮的課程。我認為,是否有陰影,只要取決於大人的引導。
記得有位粉絲媽媽是這樣做的:
葬禮前,她提前跟4歲的孩子說,“爺爺死了,我們都很難過,一會我們可能會哭,哭是代表我們捨不得爺爺,也是表達對爺爺的思念,你也捨不得爺爺嗎?”孩子點頭,在葬禮上也哭得真誠而深切。參加葬禮,其實對孩子來說是最直接的死亡教育,不僅能讓孩子認識到生命只有一次,認識到生命的脆弱,還有利於讓孩子學會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