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到底是誰削弱了孩子的免疫力

感冒, 傳染or“起義”

病毒是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 但是, 有臨床資料表明, 這些病原大多不是外來的微生物感染, 而是體內呼吸道部位寄生的“正常菌群”、“正常(病)毒株”異常增殖導致的。

按說這些“正常菌群”和人體的關係是比較好的, 它們的存在為人體提供了一道“生物屏障”。 人體通過它們之間的生長和抑制平衡, 以及體內免疫功能對其的“監視”, 來保證正常菌群不會致病。

這種“監視”功能非常重要, 如果出了問題, 正常菌群(毒株)就可能“起義”, 給人造成傷害。 1~3歲的寶寶上呼吸道感染常見的病原是病毒,

Advertisiment
以鼻病毒最常見——這個鼻病毒就是鼻咽部正常寄生的病毒。

所以, 對最常見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應該這樣理解, 外來直接感染占一部分, 另一部分是外界環境改變導致的免疫自控力(自穩能力)下降, 而體內寄生病毒“起義”致病。

誰削弱了免疫

人和正常菌群的和諧主要依靠免疫自穩功能。 剛才反復說了, 感冒是這個功能削弱的結果。 誰導致了免疫力的下降?

最常見的因素, 是溫度。

這裡說的溫度是體溫, 而不是環境溫度。

人的免疫力基本上是由“細胞免疫”、“體液免疫”組成的。 細胞免疫主要是指以免疫活性細胞形式進行的異物清除, 體液免疫主要是淋巴細胞分泌的抗體介導清除機制。 這兩種主要的免疫機制相輔相成,

Advertisiment
共同構成人的抗感染免疫能力。

免疫學研究發現, 如果人體環境溫度明顯下降, 兩種免疫的活性都會明顯下降。 根據體外類比實驗推斷, 每降低1℃, 免疫活性大約下降10%——如果這個情況是在體內發生就比較嚴重了, 剛剛說過, 免疫活性下降, 免疫自穩功能削弱, 正常菌群就會“鬧事”。

這就構成了可以理解的寒冷和感冒之間的因果關係:寒冷導致體溫下降→免疫力隨之下降→正常菌群(毒株)起而鬧事→造成感染(感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