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漫漫的40周懷孕, 子宮變為原來的數十倍大, 功能和外貌都變得大不相同!原來是子宮為了容納新來的嬌客, 經由荷爾蒙的變化, 子宮會變厚、柔軟、血液供應增加, 整個變為一個空心大肉球。 因應了新的變化, 子宮各組織層充滿著血液。 生完之后, 奧妙的人體就會經由一個和緩的過程, 讓子宮恢復原貌。
子宮約在產后4~6周復原
子宮恢復的主要動作是持續的收縮, 從生產時不斷的收縮將胎兒擠出, 再將胎盤擠出。 子宮內的血液不斷被排出體外, 即為惡露。 子宮經由不斷且強力的收縮, 將血管的開口壓往,
Advertisiment
子宮的收縮恢復是否良好, 可兩項外表的指標來判斷;(1)如果子宮恢復良好, 檢視剛生完的子宮底, 從肚臍可以觸摸得到, 到約兩個星期, 子宮就無法摸到, 除非是長子宮肌瘤;(2)惡露的顏色從鮮紅、暗紅、深黑到淡紅色, 最后無色。
子宮復原靠收縮
子宮恢復靠收縮, 但子宮收縮靠什么呢?靠自然機制:也就是生產發動之后, 子宮就不斷的收縮, 排空了再排空, 讓子宮腔不會有空隙。 我們傳統上教導產婦按摩子宮, 使用子宮收縮劑, 或是中醫使用生化湯, 都是輔助的角色。
Advertisiment
*子宮收縮不良會有大出血的危險
當子宮內尚有血塊或是殘留有胎盤時, 子宮會先被血塊填塞;然后, 子宮平滑肌就會停止收縮, 這時候就是所謂的子宮收縮不良, 會有大量出血的危險(血崩)。 這種產后出血就是在產褥期最危險的事了, 往日將生產視為到鬼門關走一趟, 就是這原因。 幸而現在醫療條件都能妥善處理, 與往日的情況不可同日而語!
*子宮收縮劑VS.生化湯
為了預防產后大量出血, 醫生通常會用子宮收縮劑:但是, 民間自古又流傳用生化湯來去瘀活血, 作為產后幫助子宮恢復之用, 到底應不應該用?又或者如何使用呢?
依照臨床經驗,
Advertisiment
子宮收縮不良造成下腹突出?
前面提過, 子宮體積縮孝惡露減少至消失是子宮恢復的指標, 因而常有人將下腹部突出歸為子宮收縮不良。 事實上不然,
Advertisiment
刺激乳☆禁☆頭可幫助子宮收縮
除了西藥跟中藥調理之外, 在產后初期按摩子宮底, 讓子宮肌肉受刺激收縮, 是最自然的方式。 還有, 讓寶寶吸吮母乳也會刺激子宮收縮。 但是沒有哺喂母乳的產婦怎么辦呢?依照子宮收縮的生理原理,
Advertisiment
產后應避免下腹用力, 并且做產后運動
廣義的子宮恢復, 事實上除了子宮的形體恢復之外, 在骨盆腔內的位置也必須恢復到生產之前的狀態, 也就是必須讓松弛的結締組織慢慢恢復原有的彈性。 生產后的骨盆腔組織固然或多或少都會松弛, 但是恢復得不好, 將來下半身會有下墜感、容易腰酸, 同時也容易引來尿失禁的毛玻像是這種問題, 多數不是吃藥或是護理可以奏效, 而是必須避免下半身用力, 例如搬重物、蹲的動作, 在生產后半年之內應盡量避免:不過進行一些產后運動(例如進行腹式深呼吸, 以及在產后一周躺在硬床上進行抬腿、提臀,或膝胸臥式運動),則能使子宮和下腹有效收縮和復原。
有一點需特別一提,就是婦女接受剖腹產的比率越來越高,現在大都開下腹的橫式傷口,這方式常常會造成肌膜層的神經纖維暫時損傷。于是,產婦在前幾個月的腹肌會呈現松弛狀態,小腹容易突出,許多人因而誤以為子宮收縮不好!其實經過3、4個月之后,等神經纖維再生,腹肌收縮能力恢復正常就好了,媽咪干萬不要因此緊張而胡亂使用藥物。
結語
產后的子宮恢復是在產褥期很重要的一件事,從前的人在坐月子期間吃這、吃那,這不能做、那不能做,就是要達到子宮(廣義的)恢復的目的,而不是夸張到要“脫胎換骨”。這些習俗跟禁忌,以現代醫學的角度來分析有些確實有根據,但是有些在時空環境變遷之下已經不合時宜。本文前面提到的,多數是跟坐月子的原則不謀而合,生產之后如能確實遵守,就能夠減少危險,并且避免將來腰酸背痛的發生。但是有一點要提醒,就是有任何問題感覺不太對勁,還是需要再回去找你的婦產科醫生診治。
以及在產后一周躺在硬床上進行抬腿、提臀,或膝胸臥式運動),則能使子宮和下腹有效收縮和復原。
有一點需特別一提,就是婦女接受剖腹產的比率越來越高,現在大都開下腹的橫式傷口,這方式常常會造成肌膜層的神經纖維暫時損傷。于是,產婦在前幾個月的腹肌會呈現松弛狀態,小腹容易突出,許多人因而誤以為子宮收縮不好!其實經過3、4個月之后,等神經纖維再生,腹肌收縮能力恢復正常就好了,媽咪干萬不要因此緊張而胡亂使用藥物。
結語
產后的子宮恢復是在產褥期很重要的一件事,從前的人在坐月子期間吃這、吃那,這不能做、那不能做,就是要達到子宮(廣義的)恢復的目的,而不是夸張到要“脫胎換骨”。這些習俗跟禁忌,以現代醫學的角度來分析有些確實有根據,但是有些在時空環境變遷之下已經不合時宜。本文前面提到的,多數是跟坐月子的原則不謀而合,生產之后如能確實遵守,就能夠減少危險,并且避免將來腰酸背痛的發生。但是有一點要提醒,就是有任何問題感覺不太對勁,還是需要再回去找你的婦產科醫生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