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的正常附著處在子宮體部的後壁、前壁或側壁。 如果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或覆蓋在子宮頸內口處, 位置低於胎兒的先露部, 稱為前置胎盤。 前置胎盤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妊娠期的嚴重併發症, 如處理不當, 能危及母兒生命安全。 讓我們來瞭解一下前置胎盤倒底是怎麼一回事?
胎盤是由胎兒絨毛膜及母體子宮基蛻膜共同組成的扁盤狀結構, 附著在子宮壁上, 通過臍帶和胎兒相連, 是胎兒與母體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唯一能量庫。 胎兒可以通過胎盤從母親那裡得到發育所必需的營養和氧氣,
Advertisiment
胎盤完全覆蓋著子宮口。 胎兒在接近出生時, 一般會保持頭朝下的姿勢。 不過在這種情況下, 容易造成橫位以及臀位。
指胎盤覆蓋著一部分子宮口的狀態。 處理方法與邊緣性同樣。
指胎盤沒有碰到子宮口, 但是離子宮口很近(不到2.5cm的內側)的一種狀態。 同部分性前置胎盤很難區別。
不過, 即使胎盤附著在下側, 但處在離子宮口有2.5cm以上的位置, 且沒有覆蓋住子宮口, 絕大多數沒必要擔心, 可以以產道分娩。
如何診斷?
產前診斷的時間不宜過早, 最佳時間為28至30周左右。
產前診斷:B型超聲斷層圖像可清楚看到子宮壁、胎頭、宮頸和胎盤位置, 並根據胎盤邊緣與子宮頸內口的關係可以進一步明確前置胎盤的類型。
Advertisiment
提示:B型超聲診斷前置胎盤時須注意妊娠周數, 在妊娠中期超聲檢查約有30%胎盤位置低, 超過內口, 隨著妊娠進展, 子宮下段形成, 宮體上升, 胎盤即隨之上移。 因此如妊娠中期超聲檢查發現胎盤低置時, 不要過早作前置胎盤的診斷, 須結合臨床考慮, 如無出血, 28周前不作此診斷。
出血診斷:妊娠晚期突然發生無痛性反復陰☆禁☆道出血, 即可疑為前置胎盤, 如出血早, 量多, 則完全性前置胎盤的可能性大。
後產診斷:產前如有出血, 分娩後仔細檢查娩出的胎盤。 前置部分的胎盤有陳舊血塊附著呈黑紫色, 如這些改變在胎盤的邊緣,
Advertisiment
對胎兒的影響
胎兒發育緩慢:因為前置胎盤會引起胎盤供血不足, 使胎兒吸收不到充足的養分而發育受限。
胎位不正:如果胎盤堵住子宮口的話, 寶寶就不能安穩地以頭朝下的姿勢固定住。 容易引起橫位或臀位。
早產及圍產兒死亡率增高:前置胎盤出血大多發生於妊娠晚期, 容易引起早產。 前置胎盤圍產兒的死亡率亦高, 可因產婦休克, 使胎兒發生宮內窘迫、嚴重缺氧而死于宮內, 或因早產生活力差, 出生後死亡。
對母親的影響
產後出血:分娩後由於子宮下段肌肉組織菲薄收縮力較差, 附著於此處的胎盤剝離後血竇一時不易縮緊閉合, 故經常會發生產後出血。
Advertisiment
植入性胎盤:胎盤絨毛因子宮蛻膜發育不良等原因可以植入子宮肌層, 前置胎盤偶見併發植入性胎盤, 胎盤植入于子宮下段肌層, 使胎盤剝離不全而發生大出血。
產褥感染:前置胎盤的胎盤剝離面接近宮頸外口, 細菌易從陰☆禁☆道侵入胎盤剝離面, 又加以產婦貧血, 體質虛弱, 故易發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