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剖宮產產後鎮痛的不同應對措施

剖宮產術後產婦的鎮痛需要與普外病人不同, 產婦希望保持清醒以便於和嬰兒交流, 因此最佳的鎮痛方式應該是鎮痛效果優而鎮靜作用最小。 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1.肌內注射
間斷肌注阿片類藥不能提供滿意的術後鎮痛, 從注射部位的不規則吸收, 可導致血藥濃度波動且不可預測。 這種不規則的吸收使血漿峰濃度和達峰濃度的時間存在變異。 血漿阿片濃度只有達到最低有效鎮痛濃度(MEAC)才能緩解疼痛, MEAC在個體間存在2~5倍的變異。 當按時肌注阿片時, 在4h血漿濃度僅超過MEAC 35%。 所以目前肌注不作為剖宮產術後鎮痛的首選方法,
Advertisiment
而作為其他鎮痛效果不全時的補救措施。
2.椎管內給予阿片類藥物
椎管內給予阿片類藥物可在剖宮產後有效鎮痛, 作用部位是脊髓背角的阿片受體。 起效時間和持續時間都和腦脊液濃度有關, 與血漿濃度無關。 硬膜外阿片必須彌散穿過硬脊膜到達腦脊液, 因此脂溶性越高, 起效越快。 從腦脊液的清除決定著作用持續時間。 脂溶性高的阿片類藥物(芬太尼、舒芬太尼、呱替啶、美沙酮等)很快被鄰近組織吸收, 因此脂溶性越高, 阻滯節段越窄, 持續時間越短, 因為不能廣泛彌散至硬脊膜和蛛網膜下腔。 相反, 低脂溶性的嗎啡, 起效慢但持續時間很長(1 2~24h)。 嗎啡在硬脊膜和蛛網膜下腔廣泛分佈, 因此阻滯範圍廣。
Advertisiment
儘管起效和持續時間不同, 脂溶性和水溶性阿片類藥物的鎮痛性能是相似的。 使用嗎啡可能有延遲性呼吸抑制, 因為向頭端擴散, 影響了延髓呼吸中樞。 儘管該併發症少見而且是緩慢發生的, 產婦應該在給藥24h內密切監測。 脂溶性阿片不存在延遲性呼吸抑制, 因為向頭端擴散很少。 剖宮產後鎮痛, 硬膜外隙嗎啡優於肌注嗎啡。 硬膜外隙單次給予嗎啡後, 40%的產婦在12h需要追加阿片類藥物。 硬膜外隙嗎啡鎮痛效果好, 但是副作用較多, 如瘙癢、噁心嘔吐等, 有人報導, 瘙癢率達45%, 而PCA和肌注嗎啡只有5%。
3.病人自控鎮痛(PCA)
無論是PCEA或是PCIA都是目前剖宮產後最為理想的鎮痛方法。 如果是在腰麻或全麻下完成剖宮產, 可選用PCIA。
Advertisiment
如果是在硬膜外或腰麻一硬膜外聯合麻醉下完成手術, 可選用PCEA。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