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1.孕期易合併栓塞性疾病, 應積極預防。
2.為防止栓塞性疾病的發生, 孕期避免久坐久站、應穿著寬:松、適量運動、避免妊娠期各種併發症的發生和及早治療。
3.術後積極應用預防血栓藥物, 如低分子肝素。
剖宮產術後血栓性疾病分為靜脈血栓形成導致的各種併發症及血栓形成後所致血栓性靜脈炎。 有資料報導, 產褥期血栓病的發生率比孕期高49倍, 剖宮產術後血栓病的比率又明顯高於陰☆禁☆道分娩的產婦。
(一)發病機制與臨床表現
1.孕期孕婦機體處於高凝狀態, 加上妊娠子宮壓迫使下腔靜脈受壓,
Advertisiment
2.剖官產術分娩時造成的血管損傷, 麻醉時靜脈平滑肌鬆弛使內皮細胞受牽拉致膠原暴露, 術時出血輸血, 或產婦手術後較長時間臥床, 未能及早起來活動, 加上手術後有腸脹氣及傷口疼痛, 使呼吸淺慢致下肢和盆腔靜脈回流障礙,
Advertisiment
3.產後靜脈栓塞多發于產後第一周, 以下肢最為常見, 由於解剖原因, 左下肢靜脈栓塞的發生率較高。 靜脈栓塞還可發生於門腔靜脈、腸系膜靜脈、腎靜脈、卵巢靜脈及肺靜脈等。 當血液迴圈變得緩慢時, 非常容易在下肢靜脈血管中形成血栓, 引起靜脈曲張或進一步加重孕期原有的靜脈曲張, 導致血栓性靜脈炎。 靜脈炎症可通過順行繁衍或逆行擴展累及整個肢體, 臨床表現為腿部疼痛、壓痛、腫脹和發白, 造成疼痛和行走困難。 如果栓塞性靜脈炎發生在子宮與盆腔血管,
Advertisiment
(二)預防
預防血栓形成是預防致命性肺動脈栓塞形成的關鍵。 如何有效地預防產後血栓性疾病的發生, 對於降低產後併發症的發生有重要意義。 孕產婦需從孕期就開始預防:
1.孕期避免久站久坐, 尤其在妊娠晚期, 不要長久地站立、久坐不動或經常盤腿而坐, 也要避免時常步行走遠路。 平時要注意經常變換體位, 最好半個小時站起來走動一下, 使腳部得到活動。
Advertisiment
2.內衣、內褲要寬鬆, 不要過緊地勒腹部;要防止或及時糾正便秘, 每次蹲廁時間不要太長;有咳嗽或氣喘時應積極治癒。 如果剛剛形成靜脈曲張, 每天起床後趁著靜脈曲張和下肢水腫較輕時, 穿上高彈力襪子, 或在小腿由下而上纏上彈力繃帶, 晚上臨睡前取下。 當下肢出現靜脈瘤時, 行動要小心, 避免磕碰靜脈瘤。
3.避免過度勞累, 每天保證充足睡眠;情緒要穩定;安排均衡合理飲食, 不要讓體重過度增長和胎兒長得太大;睡眠時應左側臥位, 促使下肢血液回流, 避免發生靜脈曲張或靜脈瘤。
Advertisiment
4.對於孕產婦來說, 預防深靜脈栓塞的最好辦法是運動。 運動可加速全身的血液迴圈, 預防產後靜脈淤血及血栓形成。 因此, 即使在懷孕後期, 也應堅持適量運動。 在每天起床前, 先活動腳趾, 再活動腳和四肢, 然後下床。 產後第一周內是栓塞多發期, 產婦應及早下床, 並做適量運動。 掌握由小到大、逐步增加的運動原則, 以不感到疲勞為限度。 特別是剖宮產術後的產婦, 術後鼓勵病人深呼吸, 每小時12~15次, 以增加橫膈肌運動, 減小胸腔壓力, 促進血液迴圈, 鼓勵病人在床上多翻身或屈伸膝、踝、趾關節。 如果會陰部無裂傷、疲勞已消除、身體沒其他嚴重疾病, 可在產後12小時坐起進餐進水。 起床第一天, 早晚先在床邊坐上半小時, 第二天起在房間裡慢慢行走,每天2~3次,每次30分鐘。隨後逐漸增加活動次數和時間,即使是剖腹產手術後也不宜靜臥,知覺恢復後應早下床活動,避免長時間的半臥位,必要時可下肢熱敷以促進血液迴圈。產婦可在24小時後練習翻身和伸屈肢體,從床上坐起並下床慢慢地活動,保證深部靜脈血液不停流動。
5.剖宮產術後的產婦,由於身體消耗大,進食較少,易發生脫水,易導致血液濃縮,加之孕期血液呈高凝狀態,故易形成血栓。因此,術後應常規輸液,補足水分,糾正脫水,進行擴容以改善血液黏滯,同時需注意糾正電解質紊亂。術後6小時開始進食一些流質食物;術後第2天腸道正常排氣後,可半流質飲食。輸液時儘量採用上肢靜脈輸液,以防補液中的葡萄糖和某些藥物刺激靜脈壁,誘發血栓形成。下肢靜脈如果被損傷,更容易促使血栓形成。
6.妊娠分娩及產褥期的許多併發症會增加靜脈栓塞的幾率。因此,孕期要充分注意避免併發症,定期產檢,及早發現、早期處理妊娠併發症,減少靜脈栓塞發生的可能。對於妊娠合併系統性紅斑痕瘡、抗磷脂綜合征等易致靜脈栓塞形成的疾病,應從早孕開始抗凝治療持續至產後第6周,以降低母體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對於合併子癇前期、糖尿病等病的產婦,術後要積極使用藥物預防血液高凝狀態,如低分子肝素(如速必凝)、小劑量阿司匹林、潘生丁、複方丹參、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可大大地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
一旦產婦出現發熱,必須警惕是否發生靜脈炎,特別是發現下肢出現腫脹、疼痛等現象時更要及時就醫。如果早期進行抗凝和溶栓、抗生素並輸液擴容等治療,可以儘量避免手術治療。對於廣大的孕產婦來說,孕產期積極預防是防止栓塞性疾病發生的最佳策略。
第二天起在房間裡慢慢行走,每天2~3次,每次30分鐘。隨後逐漸增加活動次數和時間,即使是剖腹產手術後也不宜靜臥,知覺恢復後應早下床活動,避免長時間的半臥位,必要時可下肢熱敷以促進血液迴圈。產婦可在24小時後練習翻身和伸屈肢體,從床上坐起並下床慢慢地活動,保證深部靜脈血液不停流動。5.剖宮產術後的產婦,由於身體消耗大,進食較少,易發生脫水,易導致血液濃縮,加之孕期血液呈高凝狀態,故易形成血栓。因此,術後應常規輸液,補足水分,糾正脫水,進行擴容以改善血液黏滯,同時需注意糾正電解質紊亂。術後6小時開始進食一些流質食物;術後第2天腸道正常排氣後,可半流質飲食。輸液時儘量採用上肢靜脈輸液,以防補液中的葡萄糖和某些藥物刺激靜脈壁,誘發血栓形成。下肢靜脈如果被損傷,更容易促使血栓形成。
6.妊娠分娩及產褥期的許多併發症會增加靜脈栓塞的幾率。因此,孕期要充分注意避免併發症,定期產檢,及早發現、早期處理妊娠併發症,減少靜脈栓塞發生的可能。對於妊娠合併系統性紅斑痕瘡、抗磷脂綜合征等易致靜脈栓塞形成的疾病,應從早孕開始抗凝治療持續至產後第6周,以降低母體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對於合併子癇前期、糖尿病等病的產婦,術後要積極使用藥物預防血液高凝狀態,如低分子肝素(如速必凝)、小劑量阿司匹林、潘生丁、複方丹參、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可大大地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
一旦產婦出現發熱,必須警惕是否發生靜脈炎,特別是發現下肢出現腫脹、疼痛等現象時更要及時就醫。如果早期進行抗凝和溶栓、抗生素並輸液擴容等治療,可以儘量避免手術治療。對於廣大的孕產婦來說,孕產期積極預防是防止栓塞性疾病發生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