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為何孩子心理素質差

眾所周知, 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 因為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懷以及教育。 大多數的孩子在成長的時候, 很多事情都是模仿父母的, 所以身邊的環境對他的心理也會潛移默化產生影響, 那麼, 為什麼孩子心理素質差呢?母嬰小編跟大家分析孩子心理發展跟父母的關係吧。

Advertisiment

超人型父母——自卑的孩子

有一種家長認為孩子永遠都是孩子, 什麼都不會幹, 每當孩子想去做一些自己能力所能及的事時, 父母總會沖到前面, 總說你不會做, 你做了也不好, 久而久之, 孩子做什麼都失去了主動性, 表面看上去是家長對孩子的一種保護, 實則是害他們, 每當他們遇到困難時, 他們不會去主動思考, 而是想到父母重複對他們所說的話, 我在努力也沒有用, 我幹不好的, 這樣在心裡就會產生自我否定的的意識, 隨即自卑心理便產生了。

Advertisiment

再有這樣還會形成一種心理, 叫習得性無助, 孩子們會想反正我什麼也幹不好, 那我乾脆什麼也不幹了。 由此, 做父母的能事事都為孩子充當保護傘, 鼓勵他們做事情的主動性, 積極性, 即使他們做錯了, 那也是他們的付出, 不要輕易去否定這種付出, 要做適當的引導。 這把保護傘, 偶爾讓孩子們暴曬, 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

溺愛型父母——社會適應力差的孩子

還有一種是過分溺愛的家庭教育方式, 就是所謂的“小公主”, “小皇帝”全家人都圍繞這個孩子轉, 孩子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孩子想吃什麼, 想做什麼, 再難也會辦到。 久而久之, 孩子就會形成一種思維, 我想要的, 父母都能辦到, 別人都得聽自己的, 就會形成一種霸道的性格,

Advertisiment
在父母的薰陶下, 自我認同感會過度提高, 認為別人都不如自己, 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會遇到很大的挫折。

而在父母的過分溺愛下, 他們應對挫折的心理能力非常低。 當自我認同感和現實衝突時, 就會造成心理不平衡。 也許從此就會變得自我認同感很低, 從此一蹶不振.還有他們的獨立性特別差, 對別人有很大的依賴性, 心理年齡不成熟, 社會適應性差, 難以融入社會, 所以作為家長對孩子不要過於寵愛。

小編碎碎念:上面就是關於孩子心理素質差的因素介紹, 希望想要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的父母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小編在這裡也是建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 不要存在上面這些不良的現象,

Advertisiment
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