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隨著麻醉、手術技術的進步以及胎兒監護水準的提高, 特別是各種社會、心理因素的參與, 使剖宮產率不斷攀升。 然而剖宮產率上升到一定的水準並沒有降低孕婦及新生兒的發病率, 伴隨的手術併發症如麻醉意外、術中術後大出血、術後感染等卻使醫療糾紛不斷增加, 在諸多手術併發症中, 其中感染占第一位。 預防術後切口感染已成為產婦術後恢復的關鍵因素之一。
影響剖宮產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
根據外科病程, 可將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歸納為手術前、手術中和手術後的相關因素。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剖腹產後傷口感染
剖宮產切口感染的病原學特徵
在引起切口感染的病原體中, 大腸埃希氏菌、腸球菌是導致切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其餘病原體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念珠菌、銅綠假單胞菌、草綠色鏈球菌等。 說明健康婦女的正常陰☆禁☆道菌群由於菌群失調可轉變為致病菌或導致異位繁殖, 引起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與菌群失調有著密切的關係。 手術一方面使患者的正常防禦屏障受到破壞, 另一方面改變了生殖道的生態環境, 菌群比例失調, 微生物發生定性或定量的改變, 容易出現機會感染。 如果在本身菌群紊亂情況下又伴有血腫、壞死組織,
Advertisiment
剖宮產切口感染的特徵表現
感染出現時間均在術後2~10天, 大多數發生在術後4~7天。 主要臨床表現為切口脹痛、跳痛, 切口不癒合。 典型局部症狀如紅、腫、熱, 痛已少見。 膿性分泌物或穿刺抽出膿液的比例較高, 可能由於產婦相對肥胖, 單位組織供血較少且易形成死腔造成的。 部分患者表現為切口裂開,
Advertisiment
剖宮產切口感染的治療
剖宮產切口感染治療主要是局部治療配合抗生素治療、支持治療等。
局部治療主要包括引流、紫外線或紅外線照射、超短波療法和換藥等。 感染發生後給予局部治療的產婦占大多數, 證實了局部治療在抗感染中的重要作用。
抗生素治療抗生素的使用主要包括一聯、二聯和三聯用藥, 因醫院不同有明顯差異。 二聯用藥以頭孢類十甲硝唑為主, 三聯用藥絕大多數為頭孢類十甲硝唑十氨基糖甙類。 目前抗生素的治療應用中,
Advertisiment
支援治療對於全身性治療, 目前一些醫院一味的選擇給予白蛋白等營養藥物, 是否有用缺乏循證醫學的證據。 因此應根據實際情況, 改善產婦營養狀況, 提高機體免疫力, 切實保障術後切口感染的治療。
小編總結:
或許你會覺得這篇文章只是講剖腹產傷口感染要怎樣治療, 貌似是護理人員才要瞭解的。 但其實媽媽們瞭解一下對於媽媽們在產後真的遇上這個情況的時候都知道要怎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