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手術步驟全過程

預產期臨近時, 准媽媽已經可以確定自己的分娩方式了。 儘管很多人都知道順產是最自然、且對母嬰最有利的分娩方式, 但還是有一部分准媽媽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接受剖腹產手術。 雖然大家都覺得打了麻藥生孩子是不會痛的, 但有些准媽媽在臨上手術臺前, 還是會很不放心:剖腹產到底是怎樣進行的呢?有哪些步驟呢?

通常, 剖腹產的整個手術過程為:

施行麻醉→麻醉生效後, 在准媽媽的恥骨上3釐米處的腹壁上作橫向切口, 切開皮膚、皮下脂肪和筋膜→分開腹壁肌肉→進入子宮所在的腹腔→切開子宮→吸出羊水→取出胎兒→切斷臍帶。

Advertisiment

一般情況下, 產科醫生只需要幾分鐘就能完成這個過程, 而助產士在清洗胎兒之前, 會先給媽媽看新生寶寶的性別, 讓母子早接觸。 與此同時, 當胎盤娩出後, 產科醫生會檢查子宮腔內是否有胎盤、胎膜殘留, 然後迅速縫合子宮切口, 減少出血。 根據產科的習慣, 縫合方式時會使用線或者創口夾子。

整個手術過程一般需要30分鐘~45分鐘左右。

可以用於剖腹產的麻醉方式有很多, 每一種都有各自的優缺點、適應症及禁忌症。 挑選麻醉方式時, 麻醉師要考慮的不單是讓准媽媽不疼的問題, 還要考慮到所用的麻醉藥劑量會不會影響到寶寶的健康及安全。 因此, 麻醉醫師會針對不同的情況為每個准媽媽選擇不同的麻醉方式。

Advertisiment

手術前, 有不少准媽媽以為打完麻醉後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好像睡了一覺, 醒來之後寶寶就會躺在自己身邊。 其實不然, 目前剖腹產大多採用椎管內麻醉的方法, 它最大的優點就是讓人保持清醒, 對準媽媽和寶寶的危險性也最小。

麻醉打好之後, 產婦的腹部及下肢麻木且無法施力, 但意識清醒, 可以聽到醫生的說話和手術時刀剪的碰擊聲, 並能在第一時間裡聽到寶寶的哭聲。 這些是全身麻醉沒辦法做到的。

麻醉屬於侵入性的處置, 需要在侵入位置處先打局部麻醉針, 其感覺就像平時肌肉注射一樣, 不是很疼。

打好麻醉針後, 麻醉師會用小針刺探切口上下處, 來判斷麻醉的平面高低,

Advertisiment
准媽媽會感到切口和周圍的針刺感覺不一樣, 疼痛感也不同, 這時就應該清楚地告訴麻醉醫師此部位的感覺和與周圍區域的區別, 以説明麻醉醫師判斷麻醉效果。

雖然做了麻醉, 但在醫師將寶寶頭部取出子宮時, 仍需要按壓宮底, 准媽媽仍然會感到上腹部有些不適。 寶寶取出後, 媽媽仍可以感覺到子宮收縮的疼痛(麻醉藥物抑制不了子宮收縮時產生的痛感)。

瞭解剖腹產的手術步驟, 准媽媽就知道在哪一步該怎樣配合醫生, 就能讓剖腹產手術更好的進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