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生的早產兒的處理
出生時的處理
1、體位:為防新生兒的血液向胎盤逆流, 娩出後, 使其軀體低於胎盤水準;為促使咽喉部的粘液、血液和羊水排出, 先使新生兒面朝下或取頭偏向一側的仰臥位, 用鹽水紗布輕輕擠捏鼻腔及揩拭口腔。
Advertisiment
剛出生的早產兒的處理
2、清理呼吸道:在第一次呼吸前, 清除呼吸道內的粘液、血液和羊水至關重要。 使新生兒的頭部伸展, 用電動負壓或口銜導管吸淨咽喉部液, 爾後輕擊足底, 刺激啼哭。 早產兒對子宮外生活環境的適應能力隨胎齡及出生體重而異。 如出生前胎盤功能良好, 出生時多數能適應新環境而在娩出後1~2分鐘內開始自然呼吸。 若出生時體重過低(<2000g), 則其延髓中的呼吸中樞對物理和化學刺激反應性弱。 此外, 早產兒在娩出過程中腦部易受損傷, 而發育不成熟、缺氧、顱內出血等均為呼吸中樞反應性遲鈍的誘因;胸廓肌肉薄弱,
Advertisiment
3、斷臍:在清理呼吸道、復蘇的同時, 立即斷臍, 以減少高膽紅素血症的發生而增加肝臟負擔。
4、保溫:斷臍後迅速擦乾全身, 但不必擦去皮膚表面可起保溫作用的胎脂, 以暖幹布包裹軀體避免散熱過多。
推薦閱讀:早產兒護理從五方面入手 部分“成人病”緣於早產 最好用母乳餵養早產兒
出生後的處理
1、保暖:室溫保持在24~26℃, 相對濕度55%~65%。 體重越輕, 周圍環境溫度應越接近早產兒體溫。
Advertisiment
2、日常護理:除每日一次在固定時間(哺乳前)測一次體重外, 餵奶、測體溫、更換衣服與尿布等一切護理工作均在暖箱中完成。 避免不必要的檢查及移動。 初起每2小時測腋下體溫一次, 于體溫恒定後, 每4~6小時測體溫一次。 體溫應保持在皮溫36~37℃, 肛溫36.5~37.5℃。
3、供氧:僅在發生青紫及呼吸困難時給予吸氧, 且不宜長期使用。 氧濃度以30%~40%為宜, 濃度過高、吸氧時間過長, 易引起眼晶體後纖維組織增生, 導致視力障礙。
4、防止低血糖:據統計, 出生後1天內, 約半數早產兒出現低血糖。 如出生後血糖值兩次低於1.1mmol/L(20mg/dl), 即可診斷而須立即治療。 可靜脈推注葡萄糖1g/kg, 爾後以每分鐘10mg/kg的速度持續滴入,
Advertisiment
5、補充維生素及鐵劑:早產兒體內各種維生素貯量少, 生長快而需要多, 易於缺乏, 故出生後應給予維生素K11~3mg和維生素C50~100mg, 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 共2~3日。 生後第3天起, 給口服複合維生素B半片和維生素C50mg, 每日2次。 生後第10天起, 予以濃魚肝油滴劑, 由每日1滴漸增至每日3~4滴, 或維生素D315萬~30萬U, 肌內注射一次。 生後1月, 給予鐵劑, 10%枸櫞酸鐵胺每日2ml/kg。 出生體重<1500g者, 生後第10天起, 給服維生素E每日30mg, 共2~3個月。
6、餵養:出生後6小時開始母乳餵養, 餵奶前, 先試喂糖水1~2次。 體重過低或一般情況弱者, 適當推遲餵奶, 給予靜脈補液。 吮吸力差者, 以胃管或腸管餵養。 早產兒對熱能及水分的需要量有較大個體差異。
Advertisiment
7、預防感染:加強早產兒室內日常清潔消毒, 嚴格執行隔離制度。 早產兒如有感染, 及時治療。
推薦閱讀:早產兒護理從五方面入手 部分“成人病”緣於早產 最好用母乳餵養早產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