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創新思維中的一些思路與技法

在人類所有的思維能力中, 最令人神往、也曾經是最為神秘、最難以捉摸的就是創造力了, 正是憑藉著歷代先賢們的創造性思維, 人類才走到了今天, 才擁有了前所未有、令人瞠目的現代文明。 因此, 創造性也就成了最可貴的思維品質, 創造力也就成了最重要的能力了。 如今, 經過了許多人的研究, 創造的奧秘正被逐步地揭示, 創造力已不是少數人才具有的天才能力, 而是成了可以後天培養和訓練的普通能力, 創造性思維也成了可以教授、可以學習的普通的思維方法了。 瞭解這些, 並在特定的場合以創造性的思維方法引導我們的認知操作,

Advertisiment
普通人也都可以產生創造性的思維成果, 都可以有效地進行發明創造。 下面, 我們就簡單列舉幾個重要的創造性思維方法:

(l)希望點發明法:就是通過調查瞭解人們在生活工作中的各個方面有什麼需要, 有什麼希望, 以此作為發明的起點。 例如, 人們出門旅行所攜帶的東西都希望盡可能的小巧、一物多用, 於是發明了剪刀、起子、掏耳朵勺等合為一體的東西。

(2)缺點列舉發明法:通過列舉現存事物的缺點, 發現周圍的用品有什麼不方便、不得勁的地方, 或有哪些麻煩、傷腦筋的事情, 以此來尋找改進的辦法。 例如, 人們發現城市的便道上鋪上了地磚的確給行人帶來了許多方便,

Advertisiment
但也妨礙了雨水的下滲, 影響了樹木的生長, 於是發明了能滲水的便道地磚。

(3)反向求索法:當你對一個問題左思右想仍然找不到好的辦法時, 不妨從事物的反面著眼, 往往能打開思路, 找到全新的解決辦法。 例如, 日本的中田藤三郎發明不漏油的圓珠筆就是非常經典的一例。

(4)擴展用途法:針對某一產品或物品, 不滿足於我們所知道的它的常規用途, 而試圖發現它的新用途, 往往也能帶來一些新的發明。 例如, 有人把玉米、小麥的秸稈加工成輕便、堅固的防盜門材料, 把建築垃圾加工成新型的地磚等。 再如, 磚的常規用途是做建築材料, 但也可以當壓重物, 可以當錘子, 可以當凳子來做, 可以當武器, 可以當墊腳的石頭,

Advertisiment
等等。

(5)變化改革法:對現有東西的不同方面及其組成要素進行改變和替換, 如對一個物品可以從材料, 形狀, 大小等方面考慮變化, 以期產生具有新特點的有價值的物品。 例如, 再大些, 再小些;再輕些, 再重些;再多些, 再少些;能否改用更便宜的材料, 元件能否再少些, 能否再簡化一些, 能否再添加一些東西, 能否改變一下外觀?以及改變一下顏色、質地、聲音、氣味、形狀、型號會怎麼樣?等等。

(6)組合法:把不同的事物及其組成要素合併到一起, 以期獲得新的事物或產生全新的構想。 例如, 現在的手機就把普通的手機與照相機、Mp3、收音機、商務通等組合為一體, 從而大大擴展了它的用途、提升了它的功能。

(7)移植法:把其他事物的有關特徵和特性,

Advertisiment
用於所研究的事物中, 從中獲得某種啟示和借鑒, 使所研究的問題獲得解決的辦法。 例如, 有人利用麵包鬆軟多孔的特性發明了海綿橡膠, 多孔混凝土, 多孔玻璃, 等等。

總之, 創造發明的技法還有很多, 在面臨一些創造性的問題時, 我們適時地以上述方法來引導思路, 通常會產生全新的構想, 幫助我們打破思考的僵局。 而且上述方法不僅適宜于創造發明, 還適宜於生活工作以及常規學習的許多方面, 如變化法, 移植法等, 都有著廣泛的使用範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