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創新思維,兒童美術教育的靈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快樂、輕鬆的課堂, 能激發兒童的學習積極性, 使兒童始終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 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以新激趣

兒童普遍具有一種獵奇心理。 新奇的東西往往會激起他們探索事物的強烈欲望, 這就要求教師要挖掘教學內容的新意, 使之有新鮮感。 以新激趣, 不僅是材料的新, 還可以是作畫方法的新、展示方式的新等等。 如在美工《閃亮筷子秀》中, 提供顏料、棉簽、水彩筆、皺紋紙條、固體膠、彩紙、記號筆等豐富材料。 兒童平時大多在紙上進行美術活動, 對筷子這一新穎的美工材料,

Advertisiment
感到新奇有趣, 同時又有使用漂亮兒童筷的經驗, 馬上用剪、貼、畫等方法, 裝飾起筷子來。 最後孩子們以六人為一組, 依次上臺展示筷子, 進行閃亮筷子秀。

以情激趣

在繪畫教學中, 許多教學內容都包含著一定的思想性, 兒童的情感發展很快, 教師要努力去撥動兒童情感的“情弦”。 兒童動了情, 繼而就有與教師、作品同頻共振的情趣, 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從而以情造像, 圖情並茂。 兒童天生喜愛各種可愛的小動物, 在繪畫《蝴蝶飛飛飛》一課中, 教師先給兒童觀看蝴蝶的圖片, 美麗的小蝴蝶, 激起了兒童深深的喜愛之情。 接下來的畫蝴蝶環節, 就富有激情, 趣味橫生了。

以美激趣

“美”是美術課具有的獨特的優越之處。 “愛美之心, 人皆有之”,

Advertisiment
教學當中, 我們應充分挖掘兒童的審美意識、審美需要和審美潛能, 讓他們體驗到藝術之美。 如在繪畫《和米羅爺爺一起畫》中, 讓兒童先欣賞米羅爺爺作品中點、線、色塊等元素組合在一起形成的天真無邪、熱情活潑的美麗世界。 兒童被一幅幅夢幻風格的圖畫所震撼, 激發起強烈的創作欲望, 認真投入到快樂的創作中。

兒童階段是思維和認識活動最活躍的時期, 他們善於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 熱情大膽, 敢作敢為。 在他們身上, 創新意識往往處於潛在狀態、萌芽狀態, 需要教師及時地大力扶植, 促其開花, 促其結果。 “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要培養兒童的創新思維, 只有鼓勵兒童大膽實踐, 在繪畫、泥工、撕貼等多種形式的動手實踐中,

Advertisiment
才能激發創新思維, 落實創新行動。

如在泥工《美麗的熱帶魚》、粘貼添畫《有趣的樹葉》的教學中, 先讓兒童(個人或小組)根據操作步驟圖, 自主嘗試, 動手操作, 教師的指導、分析貫穿在兒童嘗試探索的實踐之中。 在兒童創作過程中, 教師不斷鼓勵兒童, 及時肯定兒童的點滴創新思想和創新行動, 讓兒童保持創新的勇氣和信心。 兒童通過自己的藝術實踐活動, 得到操作經驗, 完善操作技能, 獲得成功的體驗。 兒童在一次次大膽的、無拘無束的藝術創作中, 創新激情被點燃, 創新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兒童畫是兒童特有的一種語言, 是兒童對現實世界的態度和認識, 是兒童與我們交流的一種途徑。 我們只有努力去理解兒童的繪畫語言,

Advertisiment
並認識其意義, 從過程入手, 建立新的評價方法, 這樣才能使兒童的創新思維散發燦爛的光芒。 我們要本著素質教育的精神和“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思想, 把評價核心放在建議性的指導兒童, 鼓勵兒童的創新思想和動手能力上。

大部分教師在美術評價中多採用教師講評法, 可它受教師個人的年齡、性別、知識水準及愛好等的影響, 往往會挫傷兒童的積極性, 遏制兒童的思維與個性發展。 為了提高兒童美術創新的品質, 必須讓兒童也參與評價使兒童主動參與學習。 在具體的課堂操作中, 我們可以採用師生互評、兒童互評、兒童自評等多種評價形式, 並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與能力循序漸進。

Advertisiment
讓兒童去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 最終達到提高兒童繪畫、審美、創新等美術素質之目的。

兒童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不能希求於一朝一夕, 而必須堅持滲透性原則, 使其“有意、有機、有序”地滲透到長期的美術教學過程當中, 並充分挖掘利用好教材中的創造性教育因素, 依據兒童的認知心理由外到內、由淺入深、由低到高螺旋式進行, 不能急於求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