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創設良好生活環境,培養幼兒良好習慣

著名教育家布羅菲、古德和內德勒為幼稚園環境設計提出了11個目標, 其中有“能關注幼兒的健康和安全”、“有積極的情緒氛圍, 促進幼兒自信心發展”等。 因此, 我們精心創設了相應的物質環境, 對幼兒進行生動、直觀、形象而又綜合性的教育。 如:在幼稚園的所有電器插座旁, 我們都貼上了幼兒自製的安全標誌, 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在活動室, 我們設立了專門的“生活角”, 為幼兒提供一些錄音、圖書、圖片, “哪個孩子習慣好”的圖片是讓幼兒尋找書寫習慣最正確的孩子, 找到後貼上五角星, 這樣時刻提醒幼兒注意保護視力、“哪種做法對”的圖片則是讓幼兒明白什麼是正確的行為、什麼是不正確的行為,
Advertisiment
增加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 在每天的晨間談話中, 我們還將自我保護的內容編成小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同時我們還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 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幼兒, 體諒和容忍幼兒的所作所為甚至過失行為, 給幼兒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平時, 都是我們擔負起幼兒安全的責任, 總是告訴他們“當心!這樣做危險!”久而久之, 孩子們在生活上有了依賴心理——自己從不關心自己的安全問題。 殊不知, 我們再細心, 也無法預見孩子們有可能遭遇的危險, 所以, 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巧,
Advertisiment
積累避開應對危險的技巧和方法, 把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自我保護教育是緊密結合起來。 例如:正確有序的穿衣服能保護身體, 鞋帶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傷, 熱湯熱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燙傷, 吃魚把魚刺挑乾淨能免受咽刺之痛, 吃飯不嘻笑打鬧可避免氣管進異物。 我們平時非常注意幼兒這些生活小節的訓練, 孩子能做的事就讓他自己做, 決不包辦代替, 這樣, 孩子在自己的勞動實踐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習慣, 從而起到了自我保護的作用。 比如一次午飯吃魚片, 原來經常聽到“老師, 魚片裡有魚刺, 我不能吃。 ”的話, 我們只能一個個地幫忙挑魚刺, 這次一個小朋友的叫聲都沒有, 他們都學會了把魚片裡的魚刺先挑出來再吃的方法,
Advertisiment
只見他們一個個都吃的開開心心的。 午餐後, 我問他們:“今天怎麼沒人要求老師幫忙呢?”楊翼州說:“因為我們聽了故事《性急的小花貓》, 知道了怎樣安全的吃魚。 ”, 聽了他的話, 我感到很高興, 覺得自己的教育成功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