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 閱讀越來越被學校和家庭重視了。 十幾年前還被稱為讀閒書甚至被許多家長嫌棄的課外閱讀,
Advertisiment
看上去, 一個全民閱讀的時代已經到來。 可是在應試教育為主導的今天, 家長和學校更多地介入孩子們的課外閱讀, 真的讓孩子們越來越愛讀書了嗎?
現在, 許多家長都能夠認同閱讀對孩子智力和學業的推動作用, 許多家長也是在對閱讀“寄予厚望”的心情下帶領孩子走進閱讀的。 實話實說, 當初我和孩子開始親子閱讀時也不是毫無功利心, 在應試教育壓力如此之大的當下,
Advertisiment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功利心把閱讀複雜化
迄今為止, 尹建莉父母學堂已經舉辦了五期“為愛有聲閱讀活動”, 在關於孩子閱讀的討論中, 家長們提到了兩個新名詞:深閱讀和淺閱讀。 在家長們的理解中, 會把名著經典認為是深閱讀的作品, 而把漫畫、網路小說、暢銷的校園小說認為是淺閱讀的作品。 這種劃分方式本身就有失偏頗。 比如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等, 在他們初面世的年代裡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小說, 只在民間流傳,
Advertisiment
對於孩子的閱讀來說, 都會自然而然經歷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 就如同只要孩子喜歡親子閱讀, 或早或晚都會識字, 或早或晚都會自主閱讀一樣, 家長也不必太過糾結自家孩子是“深閱讀”還是“淺閱讀”。 我們當然希望自己或者孩子能夠博覽群書, 但這一定是建立在大量的閱讀和良好的閱讀興趣基礎之上的。
Advertisiment
二、功利心把閱讀做成任務, 消解孩子的閱讀興趣
去年, 網上有一篇林志穎和兒子的故事, 說他們父子在法國曾參加過一個讀書活動, 為了爭拿第一, 林志穎和Kimmy取消了所有的活動, 以便在規定的時間讀完儘量多的書。 果然, 在父子倆的共同努力下, 活動剛進行到一半Kimmy的成績就已遙遙領先。 但是, 主辦方卻擔心父子倆的急功近利帶壞了其他參加活動的孩子, 要求父子倆馬上退出活動。
後來, 林志穎聲明此事為杜撰, 不屬實。 不管這段新聞的真實性如何, 確實應該引起我們反思——閱讀,
Advertisiment
現在, 許多學校也給孩子們規定閱讀書目, 還要求摘抄好詞好句, 讓家長監督孩子們完成每日閱讀任務並簽字。 請想一想, 這麼做, 孩子們是會更加喜歡閱讀, 還是會厭煩閱讀呢?從小被規定甚至被強制讀書的我們, 在長大後仍然保持讀書習慣的很少, 而從小享受讀書樂趣的法國人, 卻將閱讀的習慣保持終生。
急功近利, 只能是南轅北轍, 離目的地越來越遠。
尹建莉老師也說過, 應該讓兒童感覺到閱讀是件有趣的事, 除了有趣, 沒有任何其他目的。 恰是這種沒有任何其他目的, 才能讓孩子喜愛這項活動。
三、功利心引發家長的攀比心、虛榮心, 指責否定孩子
功利心之下, 最容易引發攀比, 比如人家的孩子3歲就認識很多字了, 而自家的孩子都上一年級了才認識幾十個字;人家的孩子6歲就自主閱讀,我家8歲還只能是親子共讀;人家6歲就看三國,我家8歲還只願意讀繪本;人家作文下筆如有神,我家如同記流水帳,平淡如白開水……比較之下,家長很難淡定。沒有清醒覺察的家長很難反思自身,也很難看到孩子之間的個體差異,容易把攻擊的矛頭指向孩子:怎麼這麼笨,這麼不用心啊?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我那麼辛苦每天陪你讀書,你咋就不見長進呢?這種埋怨和指責,不管是說出來還是寫在臉上,孩子都會受到傷害。指責批評,只能讓孩子越發不喜歡閱讀,甚至痛恨閱讀。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在要求孩子之前,自己必須要先做到。不能因為家長的虛榮心和攀比心破壞了孩子的閱讀興趣,更傷害了孩子。
四、功利心讓家長焦慮,進而控制和改造孩子
如果帶著功利心去閱讀,家長勢必會有很多預設的條條框框和大大小小的目標,比如,學前認識多少字,幾歲開始完成自主閱讀,一年完成多少閱讀量,最好能博覽群書知識面寬,讀書要讀有用的書……這時,家長已經無暇顧及孩子的閱讀感受,而是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是否完成了目標上面。而如果沒實現,又要用什麼方法去實現?一旦用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方法還沒達到預設目標,家長們就會更加焦慮,再把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從而去控制和改造孩子。比如,孩子如果上小學了還不能自主閱讀,家長就會引導孩子讀有拼音的書;孩子如果喜歡讀通俗小說或者漫畫,家長就會引導孩子讀高大上的經典……孩子要是不從,家長們就很難堅持平心靜氣的引導,而是變引導為強求。最少臉上也會由晴轉陰,愉悅的親子共讀時光就會變成緊張壓抑的親子對抗和互相折磨。最後不僅沒有達到家長的閱讀預期,就連親子關係也開始亮紅燈。
我發現,家長們很喜歡用“引導”這個詞。引導本身沒有錯,但如果在不尊重孩子個體差異和看不見孩子需求和感受的前提下,所謂的引導其實就是控制。很多時候,我們高高在上的“引導”只不過是控制和改造的代名詞而已。
沒有人喜歡被控制,更沒有人喜歡被改造。強求之下,孩子原有的那點閱讀樂趣也會被徹底消滅。想要“引導”的家長們,請三思而行。
五、功利心讓閱讀淩駕于孩子所有活動之上
經常會有家長問,堅持了幾年的親子共讀,現在孩子已經養成了睡前必須讀故事的習慣,可是卻很少在其他時間主動要求家長給讀書,要如何讓孩子更積極主動地閱讀呢?
功利心之下,家長很容易只看見閱讀,只看見有用,而忘了用父母愛的本能去真誠地思考。對於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生活中應該有許多有趣的事情:做手工搭積木,任意塗鴉隨意遊戲,看動畫片玩電游,和小朋友一起玩,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漫無目的地瘋跑傻笑……甚至是無所事事發呆做白日夢。上面提到的這些活動,看似無用,但卻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價值。
只要是當下孩子想幹的,就是對孩子最有益的,父母不要想著去控制孩子生活的每個細節,更無需在孩子的每個生活細節上都加上教育功能。閱讀固然重要,孩子其他活動也很重要。相比閱讀或家長們認可的其他有用的活動,孩子愉快的笑臉才是最重要的。當家長渴望閱讀給孩子帶來巨大福利的時候,就容易把閱讀提到無比重要的地位上來,讓閱讀淩駕于孩子的其他活動之上,剝奪孩子自由玩耍時間。
既然功利心會破壞孩子的閱讀興趣,要如何放下功利心呢?
功利心就像一個騙子,我們必須在對他有所警覺的基礎上才能識破他的騙術。識別的最簡單方法是:孩子是愉快接受還是委屈不滿,也就是要以孩子的情緒和感受為判斷標準。正如尹建莉老師所說:教育學勝利的地方,就有兒童的歡笑,功利心占上風的地方,總能聽到孩子的哭泣。
在閱讀中,家長們當然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給孩子建議和無痕的引導,但不可和孩子較勁。如果孩子不樂意,就要及時放下,等待更好的時機。當然,放下功利心的確不容易,大家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1、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
2、不評判指責孩子
3、接納孩子的現狀,順應孩子的需求
舉個例子,我曾經有一陣很想讓孩子和我一起讀中文版《小王子》。前面兩章他不算很喜歡,但也不排斥。講到第三章時,他堅持要讀自己喜歡的繪本。我沒馬上同意,還想找個理由說服他。這時我注意到了孩子撅起的小嘴巴,馬上覺察到自己該停下來了,但說實話,心裡還是不大情願。於是我就問自己:你為啥不舒服?孩子平日讀書是完全可以自主選擇的,今天孩子不讀《小王子》你為啥不能爽快地答應?深挖了一下,原來自己內心深處認為我是尹建莉父母學堂的輔導員,那麼我的孩子怎麼也得讀讀《小王子》吧!一旦看到了控制背後的真相是自己的虛榮心在作怪,這時就更容易放下這個控制,否則就會很容易在負面情緒之下去評判指責孩子: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強,這麼好的書都不肯讀,就講這本……指責之下,不僅親子閱讀沒法進行,恐怕原本和和美美的親子關係和融洽的家庭氣氛也被破壞了。長此以往,孩子的閱讀興趣自然也會大打折扣。
第一點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和第二點不評判指責孩子做好了,就可以心平氣和地來做第三點了,接受孩子的意見,滿足孩子的需求。這樣,險些翻掉的親子閱讀的小船又可以在書海自由遨遊了。
閱讀和學習,都是應該堅持終身的事。它們都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一開始不必跑多快,不必開足馬力。相反,一開始越輕鬆,越愉快,才會越有後勁兒。
尹建莉老師說,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同樣,最美的閱讀也最簡單。放下所有的功利心,讓我們和自己最愛的小天使,盡情享受純粹的閱讀之美,盡情享受溫馨愉悅的親子共讀時光吧。
而自家的孩子都上一年級了才認識幾十個字;人家的孩子6歲就自主閱讀,我家8歲還只能是親子共讀;人家6歲就看三國,我家8歲還只願意讀繪本;人家作文下筆如有神,我家如同記流水帳,平淡如白開水……比較之下,家長很難淡定。沒有清醒覺察的家長很難反思自身,也很難看到孩子之間的個體差異,容易把攻擊的矛頭指向孩子:怎麼這麼笨,這麼不用心啊?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我那麼辛苦每天陪你讀書,你咋就不見長進呢?這種埋怨和指責,不管是說出來還是寫在臉上,孩子都會受到傷害。指責批評,只能讓孩子越發不喜歡閱讀,甚至痛恨閱讀。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在要求孩子之前,自己必須要先做到。不能因為家長的虛榮心和攀比心破壞了孩子的閱讀興趣,更傷害了孩子。四、功利心讓家長焦慮,進而控制和改造孩子
如果帶著功利心去閱讀,家長勢必會有很多預設的條條框框和大大小小的目標,比如,學前認識多少字,幾歲開始完成自主閱讀,一年完成多少閱讀量,最好能博覽群書知識面寬,讀書要讀有用的書……這時,家長已經無暇顧及孩子的閱讀感受,而是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是否完成了目標上面。而如果沒實現,又要用什麼方法去實現?一旦用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方法還沒達到預設目標,家長們就會更加焦慮,再把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從而去控制和改造孩子。比如,孩子如果上小學了還不能自主閱讀,家長就會引導孩子讀有拼音的書;孩子如果喜歡讀通俗小說或者漫畫,家長就會引導孩子讀高大上的經典……孩子要是不從,家長們就很難堅持平心靜氣的引導,而是變引導為強求。最少臉上也會由晴轉陰,愉悅的親子共讀時光就會變成緊張壓抑的親子對抗和互相折磨。最後不僅沒有達到家長的閱讀預期,就連親子關係也開始亮紅燈。
我發現,家長們很喜歡用“引導”這個詞。引導本身沒有錯,但如果在不尊重孩子個體差異和看不見孩子需求和感受的前提下,所謂的引導其實就是控制。很多時候,我們高高在上的“引導”只不過是控制和改造的代名詞而已。
沒有人喜歡被控制,更沒有人喜歡被改造。強求之下,孩子原有的那點閱讀樂趣也會被徹底消滅。想要“引導”的家長們,請三思而行。
五、功利心讓閱讀淩駕于孩子所有活動之上
經常會有家長問,堅持了幾年的親子共讀,現在孩子已經養成了睡前必須讀故事的習慣,可是卻很少在其他時間主動要求家長給讀書,要如何讓孩子更積極主動地閱讀呢?
功利心之下,家長很容易只看見閱讀,只看見有用,而忘了用父母愛的本能去真誠地思考。對於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生活中應該有許多有趣的事情:做手工搭積木,任意塗鴉隨意遊戲,看動畫片玩電游,和小朋友一起玩,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漫無目的地瘋跑傻笑……甚至是無所事事發呆做白日夢。上面提到的這些活動,看似無用,但卻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價值。
只要是當下孩子想幹的,就是對孩子最有益的,父母不要想著去控制孩子生活的每個細節,更無需在孩子的每個生活細節上都加上教育功能。閱讀固然重要,孩子其他活動也很重要。相比閱讀或家長們認可的其他有用的活動,孩子愉快的笑臉才是最重要的。當家長渴望閱讀給孩子帶來巨大福利的時候,就容易把閱讀提到無比重要的地位上來,讓閱讀淩駕于孩子的其他活動之上,剝奪孩子自由玩耍時間。
既然功利心會破壞孩子的閱讀興趣,要如何放下功利心呢?
功利心就像一個騙子,我們必須在對他有所警覺的基礎上才能識破他的騙術。識別的最簡單方法是:孩子是愉快接受還是委屈不滿,也就是要以孩子的情緒和感受為判斷標準。正如尹建莉老師所說:教育學勝利的地方,就有兒童的歡笑,功利心占上風的地方,總能聽到孩子的哭泣。
在閱讀中,家長們當然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給孩子建議和無痕的引導,但不可和孩子較勁。如果孩子不樂意,就要及時放下,等待更好的時機。當然,放下功利心的確不容易,大家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1、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
2、不評判指責孩子
3、接納孩子的現狀,順應孩子的需求
舉個例子,我曾經有一陣很想讓孩子和我一起讀中文版《小王子》。前面兩章他不算很喜歡,但也不排斥。講到第三章時,他堅持要讀自己喜歡的繪本。我沒馬上同意,還想找個理由說服他。這時我注意到了孩子撅起的小嘴巴,馬上覺察到自己該停下來了,但說實話,心裡還是不大情願。於是我就問自己:你為啥不舒服?孩子平日讀書是完全可以自主選擇的,今天孩子不讀《小王子》你為啥不能爽快地答應?深挖了一下,原來自己內心深處認為我是尹建莉父母學堂的輔導員,那麼我的孩子怎麼也得讀讀《小王子》吧!一旦看到了控制背後的真相是自己的虛榮心在作怪,這時就更容易放下這個控制,否則就會很容易在負面情緒之下去評判指責孩子: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強,這麼好的書都不肯讀,就講這本……指責之下,不僅親子閱讀沒法進行,恐怕原本和和美美的親子關係和融洽的家庭氣氛也被破壞了。長此以往,孩子的閱讀興趣自然也會大打折扣。
第一點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和第二點不評判指責孩子做好了,就可以心平氣和地來做第三點了,接受孩子的意見,滿足孩子的需求。這樣,險些翻掉的親子閱讀的小船又可以在書海自由遨遊了。
閱讀和學習,都是應該堅持終身的事。它們都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一開始不必跑多快,不必開足馬力。相反,一開始越輕鬆,越愉快,才會越有後勁兒。
尹建莉老師說,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同樣,最美的閱讀也最簡單。放下所有的功利心,讓我們和自己最愛的小天使,盡情享受純粹的閱讀之美,盡情享受溫馨愉悅的親子共讀時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