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是怎麼回事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疾病分類:婦產科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病是現代醫學的病名, 是指由於卵巢功能失調而引起的子宮出血, 簡稱“功血”。 常表現為月經週期失去正常規律, 經量過多, 經期延長, 甚至不規則陰☆禁☆道流血等。 機體內外任何因素影響了丘腦下~垂體~卵巢軸任何部位的調節功能, 均可導致月經失調。

類型

以月經週期紊亂和子宮出血數量及性質改變為特徵, 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月經稀發(oligomenorrhea)週期≥40天的不規則性子宮出血, 常伴月經過少。

二、月經頻發(polymenorrhea)週期≤21天的不規則性子宮出血,

Advertisiment
常伴月經過多。

三、月經過多(hypermenorrhea or menorrhagia) 系指經量過多和/或伴經期延長之有規律週期性子宮出血。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是怎麼回事

四、月經不規則(metrorrhagia)指月經週期不規則, 而經量不多者。

五、不規則性月經過多(menomefrorrhagia)指月經週期不規則並伴經量過多, 經期延長者。

六、月經過少(hypomenorrhea)指月經週期規律, 僅經量減少者。

七、月經中期出血(intermenstrual bleeding) 指兩次正常規律月經之間少量子宮出血, 常伴排卵和排卵痛。

臨床分型

該病分為無排卵型功血和有排卵型功血兩種, 前者是排卵功能發生障礙, 好發於青春期及更年期;後者系黃體功能失調, 多見於育齡期婦女。 主要症狀為月經週期紊亂、經量增多、出血時間延長、淋漓不淨等。

無排卵型功血

無排卵型功血較多見,

Advertisiment
約占該病90%。 多見於卵巢開始成熟的青春期和卵巢開始衰退的更年期。 由於卵巢功能低下, 分泌的雌激素不足, 因而不能對垂體產生正常的負反饋作用, 沒有促黃體生成激素的高峰出現, 所以卵泡雖能發育但不會成熟, 也就沒有排卵。 子宮內膜在雌激素長時間作用下, 表現為過度增生。 臨床表現為停經一段時間後發生出血, 出血量多, 持續時間長;也有人表現為經量多, 經期長。 婦科檢查一般正常, 基礎體溫呈單向, 陰☆禁☆道脫落細胞塗片看不出孕激素作用, 子宮內膜病理檢查沒有分泌期變化。 治療原則是止血, 調整月經週期及恢復排卵功能。 對更年期婦女則以止血、減少經量為主。 止血藥物很多, 常用的是人工合成的孕激素類,
Advertisiment
如炔諾酮、甲地孕酮等。 青春期患者常用雌孕激素序貫療法調節週期, 又叫人工週期。 常用的促排卵藥物為克羅米酚、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等。 對更年期婦女應用刮宮術既可止血又可明確診斷, 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時可切除子宮 。 宮腔鏡下鐳射或電切除子宮內膜是近年來的新技術。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是怎麼回事

有排卵型功血

有排卵型功血多發生在生育年齡的婦女。 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回饋機制已建立, 卵巢有排卵, 但黃體功能異常。 又分為黃體功能不全和黃體萎縮不全兩種, 前者在月經前刮取子宮內膜表現為分泌不良, 臨床表現為月經週期縮短或月經前點滴出血;黃體萎縮不全表現為子宮內膜脫落不全,

Advertisiment
於月經第五天刮取的子宮內膜仍有分泌期變化, 臨床表現為經期延長, 基礎體溫呈雙向, 治療較容易, 可在月經後半期選用黃體酮類孕激素治療。

現代醫學認為, 機體受內外因素, 如精神過度緊張、環境和氣候的改變、營養不良或代謝紊亂等影響, 可通過大腦皮層, 干擾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相互調節和制約。 這種關係失常時, 突然地表現在卵巢功能的失調, 從而影響子宮內膜, 導致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中醫認為“腎主生殖”, “腎為生命之源”, “經本於腎”,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多與腎有密切關係, 並與肝脾及血瘀等也有一定聯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