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加拿大:小學生守則從細處著手

2014年8月, 教育部公佈《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 將現行版《中小學生守則》及其配套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合而為一。 新版《守則》比較便於記憶和踐行, 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在這裡, 我想談談加拿大小學生守則, 供大家參考。

守則的制定

首先, 和國內不同, 加拿大聯邦政府不承擔教育職責, 因此加拿大沒有一個統一的教育法律、法規及檔。 加拿大各省自設教育部, 下轄教育局、學區, 主持各省的教育職責, 包括制定教育大綱、教育法案等。

加拿大學校在制定學生守則時, 首先以學生的年齡和成長特點為依據,

Advertisiment
對於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制定不同的守則, 因此更符合學生的發展特點, 也更便於學生理解和遵守。

在成長過程中, 孩子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各種不同的教育需求, 在制定學生守則時也應該突出對於那個階段最管用的、最基本的東西。 有些適合小學生特點的守則並不適合高中生。 比如:初入學的小學生, 第一次在學校這個大家庭中生活, 他們還沒有完全掌握如何在這個大家庭中與人相處的技巧, 因此他們首先應該學會的是尊重自己, 尊重別人, 在平等的理念之下和平共處。 而進入青春期的高中生們更注重自己的衣著打扮, 有時也喜歡穿性☆禁☆感的衣服。 因此許多高中都會對學生的衣著有所限制。

Advertisiment
比如:裙子不能高於膝蓋15公分, 等等。 近年來, 在加拿大, 學生經常碰到校園欺淩這一問題, 因此許多學校的學生守則中特別強調:學生不得“用手打人, 用腳踢人, 使用骯髒的語言對人”。

守則不是評優的依據

兒子所就讀的小學, 每年新學年開始之後的幾個星期, 老師會騰出專門的時間和學生一起複習本校的學生守則, 提醒學生這是他們在校時應該遵守的規則。 為了讓學生掌握守則的內容, 老師常常用一些方法把守則中抽象的內容, 通過具體的行動和事例開展守則教育。

1.言傳身教, 要求學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應該做到, 用行動引導學生遵守規則, 潛移默化。

2.指導學生, 和學生一起練習遵守守則。

3.在自然的環境中,

Advertisiment
督促並積極加強學生正確執行守則的意識。

此外, 老師還會向學生解釋在具體場合下, 從細節上做起的提示和要求。

在加拿大, 為了防止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尊心, 對於小學生, 學校很少有真正意義上的評優活動。 在我兒子的學校, 學生有被選為“一日之星”“一周之星”的機會, 但很多時候和學生的成績、品行並不完全掛鉤。 當選“一日之星”“一周之星”的學生常常通過抽籤而定。 因此, 加拿大的小學沒有把學生是否遵守守則作為評優的標準。 但如果學生違反了學生守則, 就會受到懲罰。

有一次, 兒子的同學在上課時推了旁邊的同學, 老師就讓那位學生坐在教室的一角進行“計時隔離”。 儘管“計時隔離”的時間不長,

Advertisiment
只有10多分鐘, 但讓學生獨自一人坐在角落, 不能參加活動, 足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並起到引以為戒的效果。 如果學生多次違規, 則會被送至學校專門為違規學生所設置的教室, 停1-2節課。 如果學生屢教不改, 校長會把父母請到學校, 和父母一起商討幫助學生的方法。 情節實在嚴重時, 學校有權開除學生。 當然, 通常來說, 加拿大的學校開除學生的幾率非常低, 很少聽到這樣的個例。

守則值得借鑒之處

國內改版後的守則和原來的相比已經有了很大改變, 更貼近生活。 但是在我看來, 剛出臺的《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面面俱到, 囊括了所有我們希望學生可以做到的方方面面。 這樣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守則, 讓小學生執行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Advertisiment

加拿大小學生守則中從學生發展特點出發的這一部分, 值得我們借鑒。 從細微處入手, 從學生的生活中著眼, 用具體的事例告訴學生應該怎麼做。 這樣的守則更具人性化, 更便於讓學生從自身、從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從現在做起, 從而更好地貫徹執行守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