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勇敢不是勸出來的,而是要來自己抉擇

女兒先天聽覺敏感, 害怕很多聲音(現在似乎越來越多的孩子都存在這種現象)。 在我聽來很正常的關門聲, 都可能會讓她馬上抱住我的腿。

我們每天都要經過地下車庫, 一聽到遠處車輛緩緩行駛的聲音, 女兒就會抱住我喊:爸爸快抱我!於是我馬上把她抱起來, 一般只是說:噢, 是遠處的汽車。

前幾天從幼稚園回來, 停好車後, 她主動要求跟我玩遊戲:爸爸, 你假裝是弟弟, 我是姐姐。

“好啊!”我雖然這樣答應, 但並沒有明白她要幹什麼。

鎖好車後, 她說:弟弟, 你怕汽車的聲音嗎?我這下明白了, 於是拼命點頭。

Advertisiment
她對我的配合很滿意, 說:沒事兒, 弟弟別怕, 姐姐保護你。

走了幾十步, 正好遠處有一輛車經過。 她先是本能地抱住我的腿, 但此時我蹲下來, 使勁捂著耳朵, 假裝也很害怕:姐姐, 好可怕, 那是什麼呀?

她馬上一臉鎮定:是汽車, 在遠處呢, 不用怕, 弟弟, 姐姐抱你。 接著抱住我的頭, 開始撫摸安慰。

半分鐘後, 聲音消失了。 如果照平常, 我早就站起來說:現在可以走了。 但這次我意識到, 應該讓她主導遊戲, 因此沒有急於站起來。 結果不出所料, 她主動說:汽車走了, 沒事兒了, 走吧, 弟弟。 然後拉起我的手, 繼續往前走。

之後又遇到一次同樣的情況, 因此我們又重複了一次遊戲。 一路上, 她會時不時地邊走邊對我說:怕的好一些嗎, 弟弟?我當然很配合:好一些,

Advertisiment
可還是有點怕。

“沒關係, 弟弟, 姐姐會保護你的。 ”

“謝謝姐姐。 ”

我猜想, 她不斷地重複那句話, 絕不僅僅是為了安慰我, 而是有另外三重意義:

第一, 她在確定“害怕很正常”以及“害怕的人會被保護”這些基本概念;

第二, 她在體驗作為姐姐、作為保護者的感覺。 每個孩子都本能地希望自己長大, 長大了就會強大, 就會更有力量。

第三, 她在給自己打氣。 畢竟, 對聲音的害怕不可能一下子徹底消失, 但是她在認可自己真實感受的前提下, 已經開始主動對抗自己的恐懼, 主動讓自己勇敢起來。 這也是孩子, 乃至每個人的另一個本能。

進了樓道後, 我主動說:“謝謝姐姐保護我。 ”

“不客氣, 乖弟弟。 ”她一副當姐姐的得意。

就在此時, 剛剛經過的那道門在我們身後關上,

Advertisiment
“砰”地一聲, 連我也被嚇了一跳。

女兒先是本能反應, 抱住我的腿, 但還沒等我蹲下, 就說:“那只是關門的聲音, 沒事兒的, 弟弟別怕, 姐姐保護你!”

這個遊戲已經重複了好多次。 期間, 我曾想主動發起遊戲來鍛煉她。 幸虧, 我還是及時地意識到:我又在企圖“幫助”她勇敢起來。 唉, 相信孩子, 說說容易, 有時卻總還會懷疑。 克服自己的擔心, 真是世界上最難的一件事。

這類遊戲, 最好等待孩子主動發起, 因為那才說明她自己準備好了。 勇敢, 不是靠別人勸成的, 而是要來自己抉擇。 相信孩子, 他(她)總有一天能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