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動不動就哭

Q:我的女兒兩歲了, 自 1 歲半左右, 她經常在家人和她一起玩, 覺得她可愛而發出笑聲時, 或是大人對她大聲說“不行”時, 嘴巴扁了扁就哭起來。 老人說這是自尊心很強的表現, 不允許別人笑她或是拒絕她, 請問這種說法對嗎?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怎么應對?

A:你的女兒對家人的反應挺迅速, 當她認為別人對她不好時, 就用最天然的武器——眼淚來回敬大家。 自尊心強是我們成人對這種現象的理解, 其實, 對于那么小的孩子來說, 這僅僅是一種自然的情緒反應。 愛哭的寶寶比較敏感、認真, 在乎成人的表情和態度。

Advertisiment
一方面, 敏感的特質決定了他能很快地識別大人的面部變化, 認真表現為順從、易管教, 比較容易形成固定的行為規則。 另一方面, 敏感使得這類寶寶容易緊張、膽怯, 當外部情境超出了他的應對經驗和能力時, 容易表現為委屈或不知所措。 通常人們認為愛哭的孩子比較脆弱、嬌氣, 是沒出息的表現。 其實, 小孩未語先泣所反映的內容遠比嬌氣本身要復雜得多。 愛哭的孩子一般都不太愛說話, 還有的孩子在表達自己感受的同時也不可控制地用眼淚配合, 以哭這種非言語方式來助長情緒的表達, 反映自己的愿望、要求和不滿。

怎樣對待孩子哭泣?首先是父母怎樣理解眼淚的意義, 這一點決定了他們對孩子哭泣的態度。

Advertisiment
如果我們將哭泣視為軟弱無能, 就會多一些反感指責;而如果我們把孩子的淚水當做其表達的一種方式(如同說話一樣)就比較容易接受孩子的表現, 而不至于以不適當的處理方式誤讀孩子的意思。

具體做法:不要急于安慰、更不要訓斥、說教、嚇唬既然已經不能避免孩子哭, 索性就讓他哭個痛快, 讓淚水帶走不愉快的情緒, 等情緒平復之后再考慮說什么面對孩子的哭聲, 家長能做些什么呢?在哭之前, 孩子多是有預兆的(情緒波動), 父母要敏感地捕捉到這類信息, 盡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或通過改變環境調整其情緒如果已經哭了, 要做的事情就只有陪伴——父母陪在寶寶身邊本身就是安慰。 哭是寶寶在表達情緒,

Advertisiment
父母不用說什么, 因為孩子沉浸在自己的情緒狀態中, 不大能聽進什么話。

面對愛哭的孩子, 家長除了準備好足夠的耐心之外還要注意的細節有:

1. 盡可能地理解她的感情。 了解孩子的眼淚意味著什么, 而不要僅僅是反感、煩躁, 沉浸在自己被攪亂的情緒當中。 實際上, 家長的心情決定了你能否理解孩子盡管你不愿見到小家伙那難看的哭相。

2. 當孩子哭時, 不要馬上安慰。 安慰是一種“好處”哭能換來“好處”, 實際上是強化哭的行為。 但也不要批評, 批評會加劇孩子的不良感受, 本來委屈就有口說不出若再責怪, 孩子是難以承受的, 甚至連用哭的方式表達自己情感的途徑也會被堵塞。

3. 此時家長需要冷靜。 沒有反應有時是最好的反應也就是說你以平靜的態度來對付她的不平靜,

Advertisiment
同時你的平靜也是一種示范行為。 待孩子情緒平靜下來之后, 先問清楚原因, 然后告訴她應該怎樣做。 一旦孩子減少用哭泣的方式表達自己, 父母要及時做出積極的反應。

也許, 長大后的孩子依然是一個比較敏感的人, 但她知道有媽媽的愛在支持著自己。 一個無論怎樣愛哭都能被媽媽接納的孩子, 就會有力量去發展自己的能力包括信心, 而幼小時的愛哭不過是換取媽媽關注和幫助的一個鋪墊而已。

答疑專家:李建茹 北京安定醫院心理科主管心理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