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動手能力培養不僅創造發明

會製作工藝花燈卻不會整理書包, 會發明各種生活便利用品卻不會自己拖地, 會熟練操作生物實驗卻不會栽種一棵小花……現在, 培養學生的動手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學校和家長的共識, 但還有一項動手能力——生活能力, 卻一直被忽視, 不少校園中的“創造家”、“動手明星”在面對生活中的小事時, 卻不知道如何下手。

目擊 孩子種花變成和泥巴

3月12日是“植樹節”, 不少學校為了培養學生們愛綠護綠的意識, 專門讓學生自己動手, 種點小花小草。 可沒想到, 就是如此簡單的一項校園活動, 不少學生卻是洋相百出。

Advertisiment

記者在我市一所學校參加學生們種花活動時發現, 不少學生在拿到老師發的花種後, 不是立即動手栽種, 而是看著花盆和泥土發呆。 “老師說種花的土分兩層, 第一層用水澆透, 埋上花種, 然後把剩下的土埋上。 我不知道什麼是‘澆透’, 這是第一次種花。 ”一個小姑娘告訴記者, 她家裡有很多花, 可是爺爺奶奶從來不讓她動, 這是她第一次自己動手種花, 雖然是件挺好玩的事情, 但她沒有做過, 不知道從哪裡下手。 “花種子是不是要埋在花盆的最底下?”一旁的女生同樣迷惑。

就在小女生們不知如何下手的時候, 一旁的幾個小男生已經積極忙活起來了, 不大的花盆裡澆滿了水, 底層的泥土頓時成了泥巴湯。 可能是意識到了水澆得有點過,

Advertisiment
幾個男生又捧著土往裡面摻, 一會兒花盆裡的土就變成了泥巴疙瘩。

幾個男生乾脆不再種花, 而是從一旁玩起了泥巴。 “花種子都找不到了, 乾脆和泥巴玩。 ”小傢伙們手上、臉上都是黃泥巴。 “沒想到種花這麼難, 我還以為把種子扔花盆裡, 它自己就能長出來呢。 ”一個男生說。

反思 生活能力差幾成通病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 現在的學生不會種花對於家長們來說根本不是稀罕事。 不少家長說起自己孩子的動手能力時, 提到最多的就是“會彈琴”、“會畫畫”、“會製作模型”等, 至於孩子是否會家務勞動、是否會照顧自己等生活技能, 不少家長都搖搖頭。

一位元小學女生家長告訴記者, 她的孩子因為動手能力差、不會照顧自己,

Advertisiment
在剛上小學時吃了不少苦頭。 這位家長說, 孩子沒上學的時候, 家裡人總覺得孩子小, 每次孩子上廁所後, 都是大人幫她擦屁股。 “當時覺得這是小事, 孩子最多擦不乾淨, 時間長了自己就會。 ”家長說, 沒想到孩子上小學後, 因為自己不會擦屁股, 前幾周根本不在學校上廁所, 也不敢多喝水, 只是一回家就往廁所跑。 “直到她有一次吃壞了肚子, 在學校裡憋不住了, 去上廁所怎麼也回不來, 才被老師發現的。 ”這位家長說, 這件事既傷了孩子的身體, 也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 從那之後, 她就特別在意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

一位元小學語文老師告訴記者, 現在的學生, 只要讓他們寫一篇自己做過的事, 大多數都會寫成“玩這樣、玩那樣”的題材,

Advertisiment
很少有學生寫做家務。 即使特別要求寫他們做過的一次家務勞動, 很多學生都寫成相似的面孔, 一眼就能看出他們根本沒怎麼做過家務。

“從學生們的值日勞動中就能看出, 現在的孩子很少動手幹活。 ”一位元低年級班主任說, 她發現部分孩子在擦完桌子之後不知道洗抹布, 一問才知道, 孩子們在家用的抹布都是媽媽洗乾淨的, 他們以為在學校也會有人幫他們洗乾淨, 因為他們的值日勞動就是“擦桌子”, 沒有“洗抹布”這一項。

對策 家庭應成動手能力“新課堂”

記者瞭解到, 目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 在學校教育中, 動手創新能力的培養已經逐漸受到重視, 在不同的年級, 幾乎都有相應的動手課程。 與以往相比,

Advertisiment
不少學生的動手能力確實明顯增強, 這可以從最近幾年我市中小學生頻頻在各種創新大賽中獲得優異名次得到證明。

正是在學校教育中的大力推進, 家長們也越來越認可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但是很多家長卻走進了動手能力培養的“小圈子”, 在家的培養模式依舊套用學校教育中的方式, 忽視了生活技能中的動手能力。

家長周輝說:“生活中的小事孩子大了自然就會, 這種小事不用再佔用孩子的寶貴時間了。 ”周輝認為, 只要孩子學習好, 其他的事情家長都可以代勞, 等孩子年紀大一點很多事情不學就會。

小學二年級的小張同學說:“平時媽媽總會先催我把作業寫完, 才讓我做家務;她還為我報了好多輔導班, 學畫畫,學跳舞,很少有時間做家務。”“學校不可能教學生洗衣服、做家務,可這種生活中的動手能力是對學校創新、探究教育中動手能力培養的最好補充。”

學畫畫,學跳舞,很少有時間做家務。”“學校不可能教學生洗衣服、做家務,可這種生活中的動手能力是對學校創新、探究教育中動手能力培養的最好補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