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動物:一面是朋友一面是醫生

哪些動物可以做人類的醫生?它們具有什麼樣的“資質”?

動物療法是一種輔導治療方法, 就像音樂治療、舞蹈治療一樣。 它講求的是人與動物的關係連結。 你對動物的感情越深摯, 動物給你的回饋也越多, 這就是最基本要滿足的條件。 所以不論是一般的貓狗鳥雞豬, 還是一隻蜘蛛、一隻烏龜, 都有可能成為有治療作用的“動物醫生”。

“動物醫生”的“專業領域”有哪些?它們的醫術如何?目前, 可以請“動物醫生”幫忙的領域主要有這樣幾個:

1. 精神疾病——“動物醫生”的強項

治療自閉症、憂鬱症、精神分裂、兒童多動症和唐氏症等精神疾病是“動物醫生”尤其擅長的。

Advertisiment
其中對自閉症的改善最大, 對精神分裂症的療效也比較顯著。

2. 肢體障礙疾病——“動物醫生”也能治

那些因罹患腦性麻痹及肌肉萎縮症而發生肢體障礙、不能行走的病患, 可以享受到來自“馬醫生”的輔助治療。 從1984年開始, 瑞士的保險公司已相繼同意給付這兩種疾病的“馬療 法”治療費用。

科學家發現, 患者在馬背上被載運時, 雙腿騎跨的角度有如在行走的姿勢。 “馬醫生”帶動病患髖關節的被動運動所形成的細微按摩是一種非常好的康復治療。

3. 邊緣人群——“動物醫生”兼做“靈魂工程師”

讓受過訓練的狗參訪青少年感化院或成人監獄, 或允許囚犯養小動物, 可以使罪犯減少暴力行為,

Advertisiment
重建愛心及責任感。

4. 正常人有動物為伴身心更健康

在1995年日內瓦“人與動物”的世界會議上, 澳大利亞的Garry 教授所做的 研究報告說, 養狗者比不養狗者看醫生的幾率少5%, 養貓者比不養貓者少12%。 另一位澳籍學者Warwick Anderson在1993年的研究中提到, 他分析了7000人的血液, 得出的結論是:家中有動物者, 膽固醇與血脂明顯較低, 患心臟病的危險性也較小。

“動物醫生”有什麼普通醫生所沒有的“特異功能”麼?

特異功能倒沒有, 但動物的確能帶來平等感和信任感, 在通常的人與人的交流中, 卻很難達到這樣鬆弛的狀態。 對老闆我們不敢放肆, 對男朋友要小心翼翼款待, 對客戶不可以發脾氣。 但與一隻動物在一起, 我們可笑可哭。 它不矯作, 它接受我們的喜怒哀樂,

Advertisiment
從不會說“我沒有時間”這樣令人喪氣的話。 狗永遠有時間, 永遠在家門口等你。 被貓狗舔舔手, 我們的神經也舒活起來。 一個單身漢, 在別人的眼中不過爾爾, 但在他的狗的眼中卻是國王。 你的愛, 動物最知道, 它的回報也不會讓你失望。

而患者與動物在此過程中建立的信任感, 恰恰會對其心理問題有莫大的助益。 讓遺落的那份對人事的信任重新在病患的人格中生根, 帶他們走出自我封鎖的世界。

但是, 如果我一向不喜歡動物, 是不是就無福消受“動物治療”呢?

是的。 只有當患者有過飼養或親近動物的經驗時, 我們才考慮為他請“動物醫生&

#8221;。 對於一個恐懼和厭惡動物的人, “動物醫生”的本領無處施展。

對於健康而正常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動物會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科學家發現, 在兒童個性的塑成中, 有動物相伴成長的兒童性格較開放, 較有幸福感, 人際關係較好, 較少有暴力傾向, 有問題出現時的容忍度較高。 如果能以兒童與動物夥伴的溫馨互動關係取代現今視聽媒體的暴力、人際關係的疏離, 將更有助於兒童的人格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