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勞動最光榮

在娃媽的記憶裡, 很小的時候, 娃外婆就讓娃媽和娃姨媽做家務了。 在這樣的環境裡成長, 練就了娃媽熱愛勞動, 乃至獨立的性格。 娃媽決定把這種家庭風氣也傳承給娃娃。

娃娃的衣服都是手洗的。 一天, 娃媽洗衣服的時候, 娃娃也跑過來自告奮勇地說:“媽媽, 我也來洗!”娃媽同意後, 告訴娃娃可以先從洗澡盆裡舀水浸泡衣服, 同時提醒她:“娃娃洗澡的水可以用來洗衣服, 我們要節約用水。 ”小妮子樂顛樂顛地把衣服浸泡好, 然後和娃媽蹲在地上。 娃媽將她的小內褲、小襪子遞給她:“這個你洗。 ”小妮子很開心地學著娃媽抹肥皂,

Advertisiment
然後在娃媽沖洗衣服的時候表現得非常踴躍:“媽媽, 讓我來!”剛好娃爸在我們洗衣服的時候回來, 小妮子便大聲叫道:“爸爸, 我在和媽媽洗衣服!”

吃飯前的碗筷擺放也一度成了小妮子熱愛做的事情。 娃媽一喊:“娃娃, 拿筷子了。 ”小妮子就跑到消毒櫃前, 打開櫃門:“拿這裡的筷子嗎?”“媽媽, 我要這個碗吃飯。 ”雖然有打破碗的記錄, 但絲毫沒有阻止小妮子的熱情。 而娃娃在做家務中也自然地知道了筷子論雙和一些數字的概念。

娃外婆回老家後, 當娃媽在廚房裡忙碌的時候, 娃娃總是跑進來站在她的小板凳上看娃媽洗碗。 最初, 娃媽遞了一條毛巾讓她把洗過的碗給擦乾, 小妮子很樂意地做了。 而且, 還幫著媽媽把碗筷放到消毒櫃裡。

Advertisiment
後來, 洗碗時豐富的泡沫和沖洗時濺起的水花, 都讓小妮子不再甘心做她的“老本行”了。 於是, 在娃媽準備洗碗時, 小妮子迅速端著小板凳搶先“霸佔”了洗碗槽的位置。 如果說洗衣服表現得很踴躍, 那麼洗碗則可以說是極度踴躍:“媽媽, 這個洗嗎?”“媽媽, 讓我洗吧, 讓我洗吧!”既然孩子的勞動熱情那麼高漲, 娃媽也就順水推舟, 把沖洗碗的工作分配給了娃娃。 娃媽把碗用洗潔精洗過後遞給她, 然後小妮子將碗在水龍頭下沖洗乾淨。 漸漸地, 娃媽發現不對勁了:碗洗得倒是乾淨, 可是耗費的時間卻是很長。 娃媽按捺不住了:“娃娃, 要洗快點, 而且你這樣一直讓水流著, 多浪費啊。 ”可娃娃卻總覺得一點都不浪費。
Advertisiment
於是, 娃媽想讓娃娃“退居二線”來完成擦碗的工作, 卻遭到娃娃的堅決反對。 無奈, 娃媽只好伸長胳膊和她共用一個水龍頭, 好讓流出來的水可以多洗幾個碗, 以減少浪費。 結果, 直到沖洗完最後一個碗, 小妮子還意猶未盡地問娃媽還有要洗的嗎。 當娃媽告訴她沒有碗了, 媽媽要搓毛巾擦灶台了, 小妮子又興沖沖地要求洗毛巾。 看著小妮子不肯放棄的勁頭, 娃媽只好把毛巾遞給她。 搓了一下, 小妮子放棄了:“太大了, 我搓不動。 ”然後, 終於肯從小板凳上下來去客廳和娃爸玩耍了。

現在, 和娃媽一起洗碗仍然是娃娃的一件樂事。 和以前不同的是, 現在她洗的碗已經不用娃媽再重複清洗了。 偶爾, 娃娃還樂呵呵地學娃媽拖地。

Advertisiment
說是拖地, 拖把卻總是在一塊瓷磚上抹來抹去, 娃媽並不加以阻撓。 在三歲孩子的眼中, 讓勞動充滿樂趣又有何不好呢?

孩子的興趣一般都是階段性的, 某個時期可能熱衷於唱歌跳舞, 某個階段可能又癡迷於講故事, 當然, 也會有一段時期會樂於模仿家長做家務……前兩者很容易在家長的重視下得到長期的發展, 但對於勞動, 不少家長往往會因為擔心孩子添麻煩或耽誤學習, 而給孩子參與勞動的熱情潑上一盆冷水。 但仔細想想, 孩子此時所添的麻煩, 不過是打碎幾個碗碟、弄髒衣服而已, 可換來的卻是孩子對勞動發自內心的熱愛和對自己勞動能力的自信。 如果我們此時不給孩子參與的機會, 等孩子漸漸長大,

Advertisiment
他們也就習慣了置身於勞動之外, 再想讓他們重拾勞動熱情那可就太難太難了。

保護好孩子的勞動熱情, 孩子收穫的絕非僅僅是勞動。 破壞了孩子的勞動熱情, 孩子失去的恐怕也不止是勤勞。

素兒――我覺得孩子都是很願意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的, 勞動就是一種表現。 如果家長給孩子參與的平臺, 那麼孩子會從中感受到很多樂趣, 而且還會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但很多家長往往會擔心孩子添麻煩, 而剝奪了孩子體驗勞動的機會。 等孩子大一些再想培養他們的勞動意識時, 孩子卻已經沒有興趣, 或習慣於懶散的狀態了, 那可就回天乏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