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家庭中, 每一位家庭成員都必須完成一定的家務勞動, 比如清掃花園、修剪草坪、修繕房屋等。 只有完成家務後, 孩子們才能開始玩耍。 父母分配給孩子不同的家務勞動, 是因為他們非常清楚, 每一個孩子的能力都是有差別的, 不同年齡的孩子, 得到的勞動任務也應當有所不同。
越小的寶寶, 越是直覺行動思維, 就越需要在動作、體驗和探索中認識客觀事物, 嘗試解決問題。 所以, 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應該以遊戲為主。 他們更多是需要在遊戲中, 在與豐富的生活材料的操作互動中豐富體驗, 獲得認知、動作和情感的成長。
Advertisiment
家務勞動是成人生活中的概念, 參與家務勞動也是成人世界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 只有當孩子具備了足夠的認知、情感和道德發展水準, 積累足夠的與家人共同生活、共同參與一些活動的經驗和感受, 體會到家務勞動帶來的便利和快樂, 他才能真正理解並參與到實質性的家務勞動中。
在我們認為家務勞動是事件本身, 寶寶卻賦予其兒童特有的遊戲、想像、趣味和探索的意義。 這樣的遊戲化探索, 促進了寶寶對環境、空間和材料的感知與操控, 找到做事的樂趣, 獲得成就感, 享受到與大人一起合作做事情的家庭氛圍和愉悅感。
Advertisiment
結合生活情境安排勞動
對寶寶的期望和任務安排一定不能生硬, 不能超出寶寶的認知範疇和經驗範圍, 要結合寶寶當下的生活活動情境, 自然而然地滲透。 比如, 寶寶正在看圖畫書, 爸爸卻非要寶寶去扔垃圾, 寶寶會覺得莫名其妙, 不願接受。 不妨在準備戶外活動的時候, 爸爸推著車, 請求寶寶幫忙:“哎呀, 咱們要到外面玩去了, 爸爸推車, 寶寶能幫爸爸韋一下垃圾袋嗎?垃圾袋也想去垃圾箱裡找其他垃圾夥伴去啦! ”自然而然, 寶寶就會把這個任務完成。
溫馨叮嚀:家長切忌單向命令, 要觀察兒童當下的興趣和關注點, 順勢而為。
利用寶寶的想像和喜好
Advertisiment
寶寶在做事情的時候, 往往會結合自己的經驗產生豐富的想像, 一邊玩一邊做。 擦桌子會把抹布想像成清潔車, 擦地會把墩布想像成大刷子、大畫筆。 家長可利用寶寶的這個特點, “引誘”寶寶參與到活動中。 比如他正迷戀“植物大戰僵屍”, 那你就對他說:“快來剝豌豆啦, 好多豌豆射手啊! ”寶寶肯定馬上就跑過來了。 當然, 也正因為這個特點, 寶寶在做事的過程中也會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動作慢、或者偏離目標“搗個亂”, 甚至“闖個小禍”。
溫馨叮嚀:
1.家長切忌以意志控制寶寶的思維, 更不要以成人標準進行評價, 只要寶寶饒有興趣地參與就很好。
2.以接納的態度欣賞寶寶做事的風格和表現, 甚至饒有興趣地參與其中。
Advertisiment
3.孩子參與家務勞動時, 可能表現不大好, 家長要控制好情緒, 幫助寶寶在做的過程中積累經驗和感受。
4.至於家務本身, 家長可以在寶寶離開之後再進行“完善”和“加工”。
行為示範, 讓寶寶模仿探索
寶寶對事物的好奇心多來自對家長行為的觀察。 心理學分祈, 當人類觀察到一定的動作和事物, 就會激發模仿行為的衝動和欲望, 兒童尤其如此。 所以, 我們可以通過行為示範, 帶動寶寶的模仿。 比如一邊做, 一邊描述動作, 通過語言強化動作和表述之間的連接, 進一步促進寶寶動作、思維和語言的協調性。
除了模仿之外, 我們也要鼓勵寶寶敢於嘗試探索新的做法, 這是鍛煉解決問題能力的好方法。 比如寶寶在看媽媽踮著腳尖夠比較高的地方時,
Advertisiment
溫馨叮嚀:
1.寶寶在模仿探索中有些做法或許是幼稚可笑甚至錯誤的, 家長不要嘲笑寶寶, 也不要嚇唬斥責。
2.包容寶寶任何渴望嘗試的想法, 用寶寶可以理解的語言進行解釋。
3.好的做法, 形成經驗, 能強化成就感, 不當的做法, 也不必急於否定鼓勵寶寶多嘗試, 在嘗試中自己體驗得出結論, 從而呵護寶寶旺盛的好奇心和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