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勤快孩子是需要慢慢培養的原因?

活潑好動是小孩子的天性, 對周圍的事物照顧得不周全、不完善是小孩子的特點, 因此說, “懶“孩子未畢真的懶。 有些家長習慣于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想像和看待孩子的世界, 因此就會提出一些過於苛求的要求, 如“玩過玩具後必須馬上收好“, “大人吩咐的事情必須馬上去做“等等, 如果孩子不這樣就會被戴上個懶惰的帽子。

由於處理事物的經驗有限, 孩子對父母提的要求往往不能完全理解, 有時候還會對家長的要求和批評心存委屈:我正在看動畫片, 為什麼非要這會兒去收拾玩具?對待這種情況,

Advertisiment
家長應該在吩咐孩子做事的同時, 告訴他這樣做的必要性, 如玩具散落一地會影響別人走路, 手絹不隨時洗明天就沒法用等等。

從遊戲轉入下一活動, 需要有一個收拾東西的時間, 一般來說, 孩子的活動都是指向他自己的興趣中心, 而不會主動地安排出這樣的時間。 這是一個成人不加以細心干預, 兒童不會自動形成的習慣。 因此, 當下一步家長要安排出門、吃飯等活動時, 最好提前15至20分鐘通知孩子一聲, 並提醒孩子開始收拾。 然後每隔幾分鐘強調一下, 慢慢地幫助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下一個活動當中去。

有時, 家長提出的要求十分籠統, 也是孩子遲遲不動的原因之一。 例如, 有的家長常常吩咐孩子“把你的房間收拾整齊“,

Advertisiment
年齡小的孩子對這樣的要求往往感到無從下手。 因此, 做家長的不妨直接對孩子說, “明明, 把你的圖書放到書架上。 ““玲玲, 把畫筆裝進鉛筆盒裡。 “這樣做, 你就會發現孩子比以前勤快多了。

還有很多時候, 並不是孩子真的懶, 而是家長剝奪了孩子勤快的機會。 孩子們往往對任何事都感到新鮮和好奇, 有時甚至是好玩兒, 因此, 他們會對很多事躍躍欲試或直接參與, 例如掃地、擇菜等。 可在這些時候, 家長常常怕孩子做不好而加以制止。 讓我們一起回想一下, 下面的鏡頭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否很常見:孩子要自己穿衣服, 媽媽說:“快來, 我幫你穿, 媽媽上班快遲到了。 “孩子想幫爸爸洗碗, 爸爸說:“你先自己去玩兒吧,

Advertisiment
這兒不用你幫忙, 你越幫我越忙。 “這種教育方式使孩子們失去了幹活的機會。 或者說, 當他們想勤快一下時, 父母總是加以阻止;當他們安心坐下來看電視時, 父母又說:“這孩子, 怎麼這麼懶!”因此, 當孩子表現出勞動的主動性時, 做家長的切不可以潑冷水, 而應以極高的熱情鼓勵孩子:“噢, 寶寶知道幫媽媽幹活了, 是個大孩子了。 ““快來看, 小華洗的手絹真乾淨!

專家提醒, 孩子年齡還小, 手腳還不夠靈活, 常常會出麻煩, 如桌子越擦越髒, 扣子扣得上扭下錯等等, 這時候, 孩子往往會失去耐心或感到厭煩。 因此, 家長在鼓勵的同時, 還要特別注意耐心地教給孩子做事的具體方法和技巧, 讓他們對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

有些家長很喜歡嘮叨。

Advertisiment
當他們意識到了孩子懶的問題以後, 便開始不停地嘮叨孩子, 你這也沒做, 那也沒動, 怎麼這麼懶之類的話總掛在嘴上, 這樣做往往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結果事與願違。 還有的家長雖然嘴裡嘮叨著孩子懶, 手上卻把本該孩子幹的事情“稍帶“完成了, 孩子並沒有體會出懶有什麼不好, 自然也不會主動去改正。 “懶“孩子也許就這樣慢慢地形成了。 因此說, 孩子的懶很大程度上是家長的“勤快“造成的。

當然, “懶“孩子的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所以家長對待這個問題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 切忌把勞動變成對孩子的一種懲罰。 不妨利用孩子愛玩兒、好勝的心理, 把勞動變得有趣一些, 如:“真真收拾玩具一定比媽媽快,

Advertisiment
咱們來比一比, 好不好?““我們一起把小汽車送進車庫好嗎?“相信孩子一定會欣然同意的。

另外, 孩子在幼稚園和學校裡, 由於受到老師的督促和集體的約束, 有時會表現得比在家裡積極、勤快, 家長也可以利用這一點, 和老師密切配合, 共同教育。

還應該強調的是, 家長應特別注意自己的榜樣作用, 衣服隨便亂丟、窗臺上積了一層厚厚的土也懶得去擦的家長是教育不出勤快的孩子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