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一篇《我這一輩子》的小文章:“我12歲的時候, 從母親的錢包裡拿了兩毛錢買霜淇淋。 母親拿皮帶要打我, 爺爺袒護我說:‘別打他, 他還是個孩子, 不懂事, 長大了就知道了……'
”我50歲的時候, 把自己的錢同公款弄錯了, 有人告發了我, 硬是叫我賠了錢。
“如今70歲了。 前天, 我那12歲的小孫子從他母親的錢包裡拿了兩毛錢買口香糖, 他母親拿皮帶要打他, 我為小孫子講話:’你怎麼這麼狠心, 他還不懂事, 是個小孩子, 長大了自然就明白了。 ‘”
這是一些家庭“隔輩人袒護孩子”的形象寫真, 其中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劣根”代代相傳。
Advertisiment
鄰家孩子, 跟他二叔學了點變魔術的本領, 手腳快, 有次他到副食店買醬油, 趁人不備, 順手牽羊“拿”了兩個鴨蛋。 回來的時候, 他眉飛色舞, 從口袋裡拿出鴨蛋, 媽媽說:“多危險, 以後不許幹了!”媽媽不打不罵, 晚上還把鴨蛋當“戰利品”讓兒子享用。 兒子後來偷燒雞,
Advertisiment
無論是隔輩人開脫還是其父母縱容, 只能使孩子錯上加錯。 一恕再恕, 小惡將會變大惡。 孩子年齡小, “有本錢”去錯;但若孩子把錯的本錢“花光”, 就可能變壞。 孩子變壞不是一天的事, 他們不斷向父母要錢, 加碼;當要求未被滿足就自己動手“拿”;放學了不及時回家, 甚至在外過夜, 回來還撒謊, 背著父母抽煙、喝酒、下館子……孩子真走到這一步, 管教起來已相當難了, 此時的孩子已有主見。 所以家長從孩子“小惡”露頭, 就要“狠壓”。 絕不能一廂情願把孩子的“小惡”當作“玉瑕之美”,
Advertisiment
孩子不可能不犯錯, 包容不是愛, 來點苦澀的哭聲又何妨呢!孩子從小經受一些挫折, 也是生長所必需的“維生素”。 讓錯誤發出嚴厲, 放出錯的苦澀吧, 將來孩子長大, 會懂得其中苦澀的“美麗”。 家長對於孩子的“小惡”, 嚴肅認真, 橫下心教訓孩子, 讓他付出悔過的淚水, 永遠不是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