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寶寶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 可能會比較重視自己的領域, 甚至會有較強的佔有欲, 還不懂得與其他小朋友分享。 母嬰專家指出, 要區別對待寶寶的"獨佔"行為。 如果強“佔有”的寶寶如果沒得到合適的制止和引導, 長大後很可能還會遭受更多的冷遇和挫折, 嚴重的可能還會對其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
妞妞4歲了, 從她自己吃飯的那一天開始, 爸爸媽媽就給她準備了專用的餐椅、筷子、碗。 有一回, 媽媽的好朋友帶著女兒璐璐來她家做客。
大家開心地準備吃飯的時候, 忽然聽到妞妞哭鬧著說:“這是我的!這是我的!”原來是璐璐坐在了她的餐椅上惹惱了她。
Advertisiment
寶寶這麼強的佔有欲不僅帶給他人的只是尷尬、不快, 甚至是衝突。 而且長此以往, 強“佔有”的寶寶如果沒得到合適的制止和引導, 長大後很可能還會 遭受更多的冷遇和挫折, 嚴重的可能還會對其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 那麼, 寶寶這時期的獨佔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是自私, 是習慣還是另有其他原因呢?
強“佔有”的原因——
其實, 這時期寶寶的強“佔有”行為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很大關係。
●較少傳遞物品歸屬概念
四歲的佳佳手裡的東西別人是很難要出來的, 而別人的東西她卻總想要, 要不到就哭鬧不止。 她的爸媽平時在生活中就很少向她傳遞“什麼是自己的,
Advertisiment
孩子從小就應該培養形成一定的物品歸屬概念, 分清“我的”、 “你的”、“大家的”。 很多孩子四歲左右都能達到基本分清“我的”、“你的”的區別。 但是佳佳的父母只是依從、遷就, 就導致孩子蠻不講理地強佔。
●過分強調孩子的個人所有權
浩浩一看到自己心愛的娃娃被別的小朋友抱起, 立馬狠狠地把娃娃從小朋友那奪回來“這是我的, 你不能碰。
這是爸爸專門給我買的,
Advertisiment
孩子到了四歲左右, 已開始有比較明確的所有權概念。 但這種所有權概念是不完善的, 只能從自己出發。 在他們看來, 自己的東西, 只能自己用;自己的 玩具, 只能自己玩, 別人是碰都不能碰的。
●溺愛成為滋長強佔的溫床
剛上小班的強強又在鬧騰了, 非要把班上的故事書帶回家, 老師給他解釋“這是小朋友共同的東西, 好東西要大家分享的, 怎麼可以隨意帶走呢”。 小傢伙可不管, 一個勁地囔到“這是我的, 就是我的。 ”一旁的奶奶尷尬地說:“老師, 我明天一定記得讓他帶回來。 ”
四五歲的孩子還處在自我中心階段, 如果平時生活中家裡的長輩對他都是百依百順,
Advertisiment
知道了要區別對待寶寶的"獨佔"行為, 所以孩子之所以會有強佔的行為發生, 除了與孩子的自我意識的發展有關係外, 與父母的溺愛也不無關係, 父母對孩子的百依百順也是一種溺愛。 此時, 爸爸媽媽如果在給孩子買東西的時候再過多地強調是專門為“他”買的, 孩子“獨佔”的心理就會更加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