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個月寶寶的智力發育情況

部分理解人稱代詞

一歲七個月的寶寶對人稱代詞還不能完全理解, 當媽媽說你和我們時, 寶寶不能明確知道指的是誰。 寶寶不知道你就是自己, 也不知道我們是自己和媽媽。 如果把你換成寶寶的名字, 寶寶就很容易理解了。

喜歡辯論

寶寶有了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 在和爸爸媽媽的溝通上, 有了不凡的表現, 甚至嘗試和父母辯論。 寶寶吃飯不洗手, 是個不講衛生的寶寶, 不講衛生的寶寶媽媽不喜歡。 媽媽對寶寶講了這番話。 不, 爸爸不講衛生。 寶寶這樣反駁了媽媽。 寶寶不但會為自己辯解, 還很會轉移注意力。

Advertisiment
不是寶寶最喜歡用的一個字, 表示自己有自己的主見, 是獨立性的象征。

對父母的話作出積極反應

1歲7月齡的寶寶, 開始對父母和看護人的話作出積極反應。 當寶寶精力旺盛, 心情愉悅的時候, 會沉浸在與父母一問一答的游戲中。 這種一問一答的形式, 不但可鍛煉寶寶語言運用能力, 還能鍛煉寶寶思維能力, 幫助寶寶認識事物的現象和本質。 寶寶還不能回答父母提出的所有問題。 父母可以采取自問自答的方式與寶寶對話, 問寶寶一個問題, 如果寶寶表現出迷惑不解的樣子, 就幫助寶寶回答這個問題。

把父母的話屏蔽掉

當寶寶正玩得熱火朝天, 或正在探索他的未知世界, 或正在無比激動地去冒險,

Advertisiment
或正在做一件對他來說是驚天動地的大事的時候, 父母的話就不會進入寶寶的耳朵里了, 寶寶的耳朵這時就有了屏蔽功能充耳不聞。 寶寶對父母的話常常充耳不聞, 但對父母的態度卻很敏感。 如果父母大喊一聲, 或態度有些生硬, 寶寶就會愣愣地站在那里, 看著父母的臉色。 如果父母仍怒視著他, 或許會引起寶寶大哭, 或許會置之不理, 自顧自地繼續他的游戲。 寶寶采取什么樣的方式面對父母的惡劣態度, 與寶寶的性格、發育的成熟程度、父母平時的養育方式等有關。 但寶寶2歲以前的性格并不能意味以后的發展方向, 此時此刻的表現不能證明寶寶將來是個什么樣的人。

看圖講故事

有的寶寶能夠對著圖書講故事,

Advertisiment
盡管不認識字, 但寶寶用小手一個字一個字地指點著畫書上的字, 講他已經聽得滾瓜爛熟的故事, 如同認字一般。 寶寶還能看圖講故事, 而且常常是自己發揮, 按照自己的想法編故事。

倒著看圖畫書

對于寶寶來說, 圖畫就是不同顏色的圖案, 除了很簡單的實物圖(如大蘋果、小房子)外, 畫的內容是什么, 對寶寶并無實際意義。 寶寶看復雜的圖畫會不分正反, 按照他自己的欣賞和認識來看, 或倒著看, 或側著看, 我們無法知道一幅圖畫在寶寶眼中到底是怎么樣的。 試驗發現, 寶寶更喜歡對稱的、色彩豐富、抽象的圖案, 寶寶更愿意倒著看圖畫書。

注意力與小電視迷

寶寶對電視影像注視時間很短, 只有1~2分鐘。 對電視中播放的內容也難以維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和注視興趣。

Advertisiment
父母可能感覺寶寶看了10分鐘的電視, 但事實上, 寶寶對電視的視覺注意時間是極短的, 每次僅持續1~2分鐘。 在10分鐘里, 會有近10次視覺周期, 而絕非像成人一樣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看演播內容。 這就解釋了寶寶為什么喜歡看變化快、色彩鮮艷的電視廣告, 而不喜歡看變化緩慢的畫面。 事實上, 愛看電視的不是寶寶, 而是我們成人。 當成人看電視時, 無暇顧及寶寶, 寶寶唯一的選擇就是看電視了。 如果父母或看護人能夠為寶寶提供更適合寶寶發育的游戲, 寶寶就不會對電視感興趣了。 另外, 寶寶的興趣也許在電視遙控器上, 按一下按鈕就會有新的畫面出現, 是寶寶感興趣的地方,
Advertisiment
寶寶把遙控器當作玩具玩了。


主動尋找喜歡的玩具

寶寶不但能夠自己玩上好大一陣子, 還能自己尋找喜歡的玩具。 放在玩具架上的、小盒子里的、玩具筐里的, 放在房間各個角落里的玩具和物品, 只要是他喜歡的、能夠拿到的, 他都會主動去拿, 而無需父母幫忙。 如果拿不到他想要的玩具或物品, 寶寶會拉著父母的手走到那個玩具跟前, 指著讓父母拿給他。 本文章更多內容:1 - 2 - 下一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