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手應該充滿關愛與溫暖, 而不是讓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懼。 一個在戰戰兢兢中長大的孩子, 會漸漸發展出負面的行為, 例如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感覺就說謊, 有需求不敢說就偷竊等。
打罵孩子的常見原因
當被問到為什麼要打罵孩子時, 許多家長的回答都是“不聽管教”。 其實當父母在打罵孩子的時候, 總是把原因全部推到孩子身上, 認為是孩子逼自己這樣去做, 卻很少去尋求其他的方式來教導孩子。
其實, 不管用什麼管教方式來對待孩子, 其責任都要由父母來擔起, 而不是孩子。 正是因為家長不願意花心思去尋找其他的教育方法,
Advertisiment
一般來說, 家長之所以要打罵孩子, 主要有以下4大原因。
1、傳統教養觀念
不可否認, 傳統的教養觀念對我們仍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 因為在傳統觀念中,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就是上對下, 並沒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處的概念。 傳統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輩的相處上, 但在親子關係中卻十分欠缺。
2、自我情緒管理不佳
如果家長的心智不夠成熟, 那麼對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壓力與包袱。 當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 有些家長就容易把怨氣發洩到孩子身上。
當家長對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無法滿足時,
Advertisiment
3、熟悉的成長經驗
由於沒有及時接受新知識, 或是經驗不足, 所以有些家長就直接就套用原來父母的管教模式, 只要不順父母的意, 就會受到這樣的打罵處罰。 因此, 當他無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來做事或生活時, 也就喜歡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家長的手應該充滿關愛與溫暖, 而不是讓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懼。 一個在戰戰兢兢中長大的孩子, 會漸漸發展出負面的行為, 例如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感覺就說謊, 有需求不敢說就偷竊等。
4、尋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長懶得思考其他的方法來管教孩子,
Advertisiment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會教孩子, 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育兒高手。 要想做一個成功的父母, 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
1、多多瞭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 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瞭解孩子, 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 儘量對孩子在幼稚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 多一分瞭解, 就少一分誤解。 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 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 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 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 身為家長, 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
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
Advertisiment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 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 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駡。 此時, 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 嘗試著多一分耐心, 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 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 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 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 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 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
Advertisiment
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 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 表達能力沒有問題, 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家長的手應該充滿關愛與溫暖, 而不是讓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懼。 一個在戰戰兢兢中長大的孩子, 會漸漸發展出負面的行為, 例如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感覺就說謊, 有需求不敢說就偷竊等。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 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 讓孩子有同理心, 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 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
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 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
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瞭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
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瞭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