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媽九錯的育兒陋習,你中了幾條?

在養育孩子的路上, 年輕爸媽由於沒有經驗, 尤其在老一輩“孜孜不倦”的教誨下, 難免會養成很多看似正確卻實際錯誤的育兒做法, 這些習慣可能一時半會兒並不會對孩子造成明顯影響, 但長此以往, 會對孩子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一起來看看下面這些育兒陋習, 你占了幾條?

一、晚上叫醒寶寶餵奶

許多爸媽擔心寶寶食不果腹, 經常在夜裡把寶寶叫醒餵奶。 其實, 寶寶餓了醒、醒了吃、吃了睡是正常的作息規律, 千萬不要人為干預。 頻繁半夜叫醒寶寶, 很容易打亂孩子的睡眠規律。

二、生怕孩子哭

一些父母認為,

Advertisiment
寶寶哭說明自己沒有照顧好, 用盡辦法制止寶寶哭鬧。 其實, 哭是孩子的天性, 即便他吃得好睡得好, 也有可能大哭, 但如果哄了好久都不能停止, 務必趕緊看醫生。

三、寶寶面前說話可以不管不顧

一些人認為, 寶寶還小, 反正啥也聽不懂, 大人說話就可以不管不顧。 殊不知, 父母大聲說話甚至吵架時, 寶寶雖小, 但也會產生恐懼感, 長大後容易性格暴躁。 如果看電視時聲音很大, 或者常看戰爭片、恐怖片, 也會讓寶寶變得煩躁不安。

四、頻繁把尿

這樣做的害處實在太多, 對孩子的脊椎、括約肌發育都不好, 容易引發痔瘡和脫肛, 而且對孩子的心理成長也是有害無益的。 家長要做的是適當把尿, 若果孩子沒尿出來也別訓斥。

Advertisiment

五、寶寶嬌嫩, 不宜洗澡

一些地方有不給新生寶寶洗澡的風俗, 如果孩子早產或者臍帶沒有脫落, 很多父母更不敢給孩子洗。 其實, 只要方法得當, 常給寶寶洗澡對他的健康十分有利。 洗澡可以使寶寶的皮膚保持舒適, 促進寶寶的血液迴圈, 增強抵抗力, 預防疾病。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 寶寶生病時不宜洗澡;洗澡的時間不宜過長;洗澡頻率不宜過高, 不能過度清潔。

六、用純淨水沖奶粉

純淨水除去了各種常量元素和大部分的微量元素, 長期飲用會造成孩子營養素攝入量不足;礦泉水中含有的營養素又過多, 長期飲用會造成孩子某種元素攝入過多。 正確的方法是使用白開水。

七、躺著餵奶

一些媽媽在餵奶時, 有時會因時間較長感覺累,

Advertisiment
就乾脆躺著餵奶, 認為這樣寶寶還能喝著喝著入睡, 其實這種餵奶方式隱患重重。 首先, 容易發生窒息, 而且容易導致嗆奶。 另外寶寶牙齒全部浸泡在奶液中, 殘留在口腔內的奶液就會腐敗產酸, 進而腐蝕寶寶的牙齒。 而且這樣的姿勢容易形成“地包天”。

八、讓寶寶睡在爸媽中間

首先, 大人夜晚呼吸的時候, 會消耗大量的氧氣, 與此同時還會呼出大量的廢氣。 孩子在生長發育的時候, 耗氧量是很大的, 如果寶寶在睡眠時缺氧, 會影響到寶寶的生長發育, 同時, 還會引發寶寶夜裡睡覺做惡夢、突然哭鬧不止能狀況。 最後, 大人睡著後, 對自己的動作沒有什麼感知, 這樣很容易在翻身的時候壓到寶寶, 或是不小心用被子或胳膊蒙到了寶寶的口鼻,

Advertisiment
造成窒息。

九、嚇唬孩子

為了讓孩子不哭、不淘氣, “員警來了!”“壞人拐你走!”“你媽不要你了!”……隨意嚇唬或威脅孩子, 導致孩子失去安全感, 膽怯, 不僅傷害了寶寶幼小的心靈, 而且這種謊言還會讓寶寶不再信任家長。

十、新生兒綁腿

很多地方都有綁腿的習俗, 不少老人認為這樣寶寶長大後腿會又直又長。 其實綁腿阻礙了寶寶腿部的血液迴圈, 不但不利於骨骼發育, 而且寶寶的肢體活動受到人為限制還會給寶寶造成極大的心理陰影, 因而更加容易情緒煩躁、哭鬧、沒安全感。

十一、嚼碎了餵食

孩子牙齒沒長全, 你可以切細了喂給他吃, 千萬不要用這樣極其不衛生的方法喂孩子。 唾液裡含有大量細菌,

Advertisiment
而且孩子的腸胃本身就比大人嬌弱, 稍不留神拉肚子腹瀉是難免的, 如果遇到父母有傳染病, 那孩子的健康就會受影響。

十二、捂孩子

在有些家庭, 孩子永遠被要求穿的比大人多, 晚上也蓋的比大人厚。 其實, 最科學的做法是:孩子比大人少穿一件。 因為寶寶的熱量比大人多, 穿過多的衣服會讓寶寶覺得不舒服, 而且還很容易誘發濕疹。

十三、洗完澡必用痱子粉

寶寶洗澡後, 每次都把皮膚褶皺處徹底擦乾再穿衣服, 是不會容易長痱子的, 即使要用爽身粉, 也建議遠離孩子的口鼻, 以免吸入進去造成危害。 尤其是女嬰, 下體部位堅決別用爽身粉。

十四、用學步車、學步帶

很多家長認為用學步車可以幫助孩子早點學會走路, 促進發育,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尤其是在孩子腿部骨骼還沒有發育好,腿部力量還不夠的時候,強行把寶寶放入學步車,孩子很容易養成踮腳走路的習慣,甚至會造成O型腿。學步帶同樣如此,一根帶子綁著孩子,孩子的重心全部都在帶子上了,何來鍛煉效果?正確的做法是,先讓寶寶學會扶著桌子慢慢挪步,然後逐漸過渡到獨立走幾步,讓寶寶自己去掌握重心。

十五、總認為孩子吃不飽,一哭就餵奶

有些家長,尤其是老一輩的,每次一看到孩子哭了,就覺得孩子肯定是餓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撩起衣服就餵奶。其實孩子的哭是有很多種原因的,不一定是餓了才哭。所以要分清原因再採取相應對策。

十六、阻止孩子吃手

幾個月大的孩子,幾乎都有過愛吃手的階段。可大人總覺得不衛生,所以每次都強行阻止孩子吃手。其實,這樣的阻止大可不必,兩個月的寶寶喜歡吃手是正常的,這是寶寶智力發育的一大進步,說明寶寶聰明了,此時手是寶寶最好的玩具,一歲以內的寶寶吃手不需要特別去矯正。孩子吃手可以滿足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需要。除非是孩子一歲多了,吃手的習慣不但沒減少反而頻繁,家長才需要引起重視加以矯正。

十七、隨意給孩子喂吃的

拿各種食物逗孩子,大人咬一口蘋果塞到孩子嘴裡,又或者拿個果凍在孩子面前晃。總之,大人手上吃的食物,都會“忍不住”給孩子一口。小孩被“不能吃”的東西卡喉、引起過敏等新聞接二連三出現,往往是因為這些隨意的動作和行為,給孩子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孩子如果正餐已經吃飽了,就沒有必要各種零食補喂,這樣只會讓孩子下頓吃飯時失去胃口。 

促進發育,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尤其是在孩子腿部骨骼還沒有發育好,腿部力量還不夠的時候,強行把寶寶放入學步車,孩子很容易養成踮腳走路的習慣,甚至會造成O型腿。學步帶同樣如此,一根帶子綁著孩子,孩子的重心全部都在帶子上了,何來鍛煉效果?正確的做法是,先讓寶寶學會扶著桌子慢慢挪步,然後逐漸過渡到獨立走幾步,讓寶寶自己去掌握重心。

十五、總認為孩子吃不飽,一哭就餵奶

有些家長,尤其是老一輩的,每次一看到孩子哭了,就覺得孩子肯定是餓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撩起衣服就餵奶。其實孩子的哭是有很多種原因的,不一定是餓了才哭。所以要分清原因再採取相應對策。

十六、阻止孩子吃手

幾個月大的孩子,幾乎都有過愛吃手的階段。可大人總覺得不衛生,所以每次都強行阻止孩子吃手。其實,這樣的阻止大可不必,兩個月的寶寶喜歡吃手是正常的,這是寶寶智力發育的一大進步,說明寶寶聰明了,此時手是寶寶最好的玩具,一歲以內的寶寶吃手不需要特別去矯正。孩子吃手可以滿足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需要。除非是孩子一歲多了,吃手的習慣不但沒減少反而頻繁,家長才需要引起重視加以矯正。

十七、隨意給孩子喂吃的

拿各種食物逗孩子,大人咬一口蘋果塞到孩子嘴裡,又或者拿個果凍在孩子面前晃。總之,大人手上吃的食物,都會“忍不住”給孩子一口。小孩被“不能吃”的東西卡喉、引起過敏等新聞接二連三出現,往往是因為這些隨意的動作和行為,給孩子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孩子如果正餐已經吃飽了,就沒有必要各種零食補喂,這樣只會讓孩子下頓吃飯時失去胃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