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印女童集體改名反歧視

近300名印度女童22日在馬哈拉斯特拉邦首府孟買一項活動中集體改名, 換掉父母所起意為“多餘”的名字, 迎接新生活。
印度人不想生女兒的一個主要原因是, 父母要為出嫁的女兒準備豐厚嫁妝, 許多家庭甚至為此舉債。 在傳統觀念中, 女兒被認為是“家庭累贅”, 兒子則恰好相反, 娶妻時還可以替家中“掙得”一筆財產。
參加集體改名儀式的共有285人, 年齡從1歲至20歲不等。 她們都叫“娜庫莎”或“娜庫希”, 這個名字在印地語中意為“多餘”。
22日, 女童們頭戴發飾、身著盛裝排隊領取新名字的身份證明。 新名字多數由女童自己選取,

Advertisiment
有的與寶萊塢影星艾什瓦爾雅同名, 有的選取印度教女神的名字, 有的是印地語中意為“美麗、美好”的“韋沙利”……儘管每個人起名的想法不同, 但都反映出對未來的期待, 而她們改名的初衷則是決不願意被看作是多餘的人。
一名15歲女童出生後被祖父隨口叫做“娜庫莎”, 她給自己取名“阿什米塔”, 印地語意為“非常堅韌”。 一名16歲女孩是家中六姐妹的老么, 學校同學幫她選了新名字。 “大家需要一點時間適應我的新名字, ”英國廣播公司(BBC)援引她的話報導, “我知道還會有人叫我"娜庫莎", 我願意笑著告訴他們我已改名叫"基蘭"。 ”
印度人重男輕女思想嚴重。 受傳統觀念影響, 許多父母希望生男孩, 一些人蓄意虐待女兒導致女孩死亡,
Advertisiment
或是不惜在懷孕時選擇性墮胎, 使得印度人口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印度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 過去10年間, 印度0歲-6歲女童數量急劇下降, 致使男女童比例由2001年1000∶927的降至1000∶914。 首都新德里的情況最糟, 男女童比例為1000∶866。
隨著社會進步, 社會的兩性平等意識逐漸增強, 一些不合時宜的傳統觀念也在逐漸扭轉。 比如, 印度學校已取消沿襲近兩個世紀的學校註冊排名方式, 不再將男生的名字排在女生之前, 而是改為按字母順序排序, 以體現男女平等。
舉辦女童改名儀式的孟買薩達拉區是印度女性人口比例最低的地區之一, 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僅為1000∶881。 當地政府希望借助這項活動, 改變人們重男輕女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