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原來我們的小寶寶也有大“鴨梨”!

這年頭, 你有壓力, 我有壓力, 從未解決!一向被我們視為毫無壓力的小寶寶也表示:“很大壓力!”寶寶的壓力從何而來呢?父母又該如何幫寶寶舒緩壓力呢?

小寶寶的大“鴨梨”——分離焦慮

三四個月大的寶寶, 已經能夠區別熟人與陌生人的不同。 進而對陌生人產生恐懼及逃避的反應。 等到寶寶長到五六個月大的時候, 會認定一個特定的物件, 與他產生密切的依附關係, 這個物件通常是與寶寶最親密的媽媽。 他的眼睛會一再地搜索媽媽, 看到時, 就會高興得手舞足蹈, 但只要媽媽一離開, 寶寶就會出現害怕和哭泣的行為。

Advertisiment

寶寶之所以會有這種分離焦慮症的表現, 主要是在寶寶的認知裡, 物體離開久了就等於是完全消失, 他必須感覺到物體或是人的存在, 才能安心。 因此, 只要他看不到媽媽, 就以為媽媽永遠消失了, 不要他了。

周歲內的寶寶主要的壓力是分離焦慮, 寶寶出現這種焦慮, 是很正常的, 但在這個過渡期裡, 如果沒有給予寶寶足夠的關懷與支持, 就會造成負面的情緒發展, 潛藏在孩子的個性中, 也許會變得沒有自信, 或是沒有勇氣面對新的事物等。

緩解壓力的方法

1 媽媽別焦慮

嬰幼兒會模仿好的行為, 也會模仿不好的行為, 因此如果爸爸媽媽常有焦慮的情緒, 久而久之, 也會影響孩子跟著仿效, 例如:媽媽經常擔心爸爸怎麼還沒回家?到底出了什麼事情?這種緊張的氣氛,

Advertisiment
也容易反應在寶寶的身上, 大人必須先調整自己的情緒。

2 陪寶寶一起面對“可怕的傢伙”

對寶寶害怕的某些人、事、物或情境進行知識性的教育, 用漸進式的引導, 協助寶寶認識瞭解陌生的事物, 引起寶寶的好奇心, 進而敢去接近或嘗試。

3 給寶寶立即的回應及安全感

注意寶寶的一舉一動, 隨時做出回應, 讓寶寶知道媽媽一直存在, 沒有消失;當你在浴室洗澡, 或是上廁所時, 你可以將寶寶放在門口, 他會先看你是不是在那邊, 然後再去玩自己的遊戲, 這樣來來回回地看你是否消失, 直到他確認媽媽一直都在的事實之後, 你就可以關上門, 但記得要跟寶寶保持溝通哦,

Advertisiment
同時也不要“消失”那麼久!

4 讓寶寶對分離有一定的思想準備

在必要時堅定地離開, 離開時要告訴寶寶:“媽媽等一下就回來, 寶寶要等等哦 !”並且一面走一面 跟他說話, 堅定寶寶等待的決心。

千萬不要:有些媽媽趁著寶寶睡著時溜走, 等他一醒來發現媽媽不見了, 又開始哭, 這對於寶寶來說是很恐怖的, 也等於傳遞給他一個訊息:“千萬不能閉上眼睛, 媽媽會消失不見哦!”寶寶隨時擔心媽媽離開, 變得更緊迫盯人了!

5 對寶寶的良好行為進行表揚

如果父母離開時, 寶寶表現得很好, 父母要及時地給予表揚, 讓寶寶為自己而自豪, 並會努力每次都做到。

大寶寶的眾多“鴨梨”

小寶寶最害怕的爸爸媽媽突然消失。 而開始上幼稚園的大寶寶、一方面需要儘快適應與家庭截然不同的幼稚園,

Advertisiment
另一方面需要面對眾多以前從來沒有見到過的陌生人和困難, 寶寶的壓力極速增加!

產自家裡的“鴨梨”

過高的期望

隨著寶寶的成長, 爸爸媽媽對寶寶的要求會越來越高。 但是如果你們的期望值太高了, 超過了孩子的實際能力, 或者與他的個性特徵相衝突, 就會為孩子製造心理負擔。

減壓妙法

需要先瞭解孩子的個性、興趣點, 掌握他目前的智慧、體能以及情緒、社交等能力的發展水準, 給他確定切合實際的目標。 在做出評價的時候, 不要只針對結果和成績, 而應著眼於他的努力程度以及解決問題時的方法。

過度的疼愛和保護

愛有時是一把枷鎖。

Advertisiment
細緻入微的呵護, 寸步不離的監護, 對孩子有求必應, 甚至在孩子還沒有需求和要求之前的滿足, 都會造成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抗挫折能力、抗壓能力相對較弱。 孩子一旦離開了這種過度疼愛與呵護的環境, 體驗到落後或失敗, 接受到來自外界的否定甚至批評, 都會感覺到難以承受。 這就像把孩子從天堂推向地獄一般。

減壓妙法

我們的愛要理性。 克制自己的保護欲和濃烈的愛:當你想要伸手的時候, 要求自己默數5秒再出動;當孩子對你提出要求的時候, 想一想能否延遲滿足;當孩子經受失敗和痛苦時, 允許自己心腸硬一些, 幫助他提高抗挫能力。

活動空間和遊戲內容的限制

城市高樓林立, 孩子們出去瘋跑的機會越來越少, 不受局限的可能越來越小。另外,也許受父母自身的時間和精力的影響,給孩子提供越來越多的安靜的、固定的玩具,使得孩子少了很多釋放和發洩旺盛精力、體力和壓力的機會,因此這些東西會在孩子的身體裡不斷積累,並且造成負面效果。

減壓妙法

多帶孩子去院子裡、操場上、田野裡,做些運動量大的事情,丟掉每天積累起來的壓抑感。

產自幼稚園的“鴨梨”

滿滿的日程表

幼稚園的日程總是緊張有序的,這些既是考慮到孩子集中注意力時間短的特點,也顧及到今天幼稚園繁重的“教學任務”。但是,這種緊張的安排對於年齡較小,難以調整節奏的小朋友來說,成為一種巨大的壓力。每個環節都是緊緊張張、匆匆忙忙、連追帶趕,一天下來實在是不好受。

減壓妙法

首先,請選擇合適的幼稚園和班次,不要把孩子從這麼小就扔進繁重的學習任務當中,也不要超越孩子的實際年齡,給他報名超年齡段的班級。另外,在課餘和週末,讓他盡可能放鬆,按照自己的節奏和喜好做一些事情,享受過程。

“第一名”的競爭

幼稚園為了利用小朋友的好勝心,實現教育目的,經常會使用爭第一的方法:“看誰吃得又快又好”“看誰做得最快”“看看誰是第一名”等。孩子們在慌慌張張中爭奪著一個又一個第一。但是,無論是常勝將軍,還是永遠的小尾巴,在這個過程中都要承受著壓力。

減壓妙法

父母應該有個原則,哪些事情可以爭第一,哪些沒有必要甚至應該避免。比如吃飯,拖拖拉拉固然不好,但是狼吞虎嚥帶來的隱患可能更大。當你列出一些不同的看法時,請及時與老師溝通達成共識,一起為孩子們建立一個積極有益的生活環境。

同時,可以慢慢引導孩子正確面對成敗得失的問題。

緩釋孩子心理壓力的技巧

1 反射情感安撫孩子

當孩子感到有壓力時,父母應設身處地理解孩子的心情,通過複述他的原話表示你對他的理解。這會幫助孩子宣洩來自內心的壓力,使他的情緒變得比較平穩。比如,孩子在幼稚園被老師批評了,父母可以這樣說:“老師批評你了,你很難過。”

如果不停地向孩子追問事情的真相甚至責備孩子,不僅不能幫助孩子化解心理壓力,相反會給他帶來更多的反面情緒,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

2 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

抽出一些時間,耐心地聽孩子訴說。如果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父母可以通過提問來引導孩子訴說自己內心的一些想法。比如:“然後呢?”“然後你怎麼辦呢?”“如果……又會怎樣呢?”類似的一些提問,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聆聽孩子訴說時,請爸爸媽媽們放下手中的工作看著寶寶,你的專注會讓孩子感覺到受重視和受尊重,這對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會起到積極作用。

3 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承受心理壓力時,可以通過一些活動轉移他的注意力,幫助他擺脫壓力。比如,和孩子一起到戶外踢踢球,扔扔沙包等。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多帶孩子到不同地方旅行,廣闊的空間給人以心曠神怡的感覺,對於舒緩壓力有很好的效果。

4 給孩子機會自然流露情緒

孩子的情緒表達都是毫不掩飾的,敢愛敢恨敢說敢笑,這是唯有孩子才具有的心理優勢,正是這種心理優勢使得他們的各種情緒得到及時宣洩,以他們獨有的方式化解內心的壓力。因此,當孩子因為遭遇心理壓力而發脾氣、哭鬧、大聲喊叫時,只要不因此擾亂別人,就應該給予他們自然流露情緒的機會。

不受局限的可能越來越小。另外,也許受父母自身的時間和精力的影響,給孩子提供越來越多的安靜的、固定的玩具,使得孩子少了很多釋放和發洩旺盛精力、體力和壓力的機會,因此這些東西會在孩子的身體裡不斷積累,並且造成負面效果。

減壓妙法

多帶孩子去院子裡、操場上、田野裡,做些運動量大的事情,丟掉每天積累起來的壓抑感。

產自幼稚園的“鴨梨”

滿滿的日程表

幼稚園的日程總是緊張有序的,這些既是考慮到孩子集中注意力時間短的特點,也顧及到今天幼稚園繁重的“教學任務”。但是,這種緊張的安排對於年齡較小,難以調整節奏的小朋友來說,成為一種巨大的壓力。每個環節都是緊緊張張、匆匆忙忙、連追帶趕,一天下來實在是不好受。

減壓妙法

首先,請選擇合適的幼稚園和班次,不要把孩子從這麼小就扔進繁重的學習任務當中,也不要超越孩子的實際年齡,給他報名超年齡段的班級。另外,在課餘和週末,讓他盡可能放鬆,按照自己的節奏和喜好做一些事情,享受過程。

“第一名”的競爭

幼稚園為了利用小朋友的好勝心,實現教育目的,經常會使用爭第一的方法:“看誰吃得又快又好”“看誰做得最快”“看看誰是第一名”等。孩子們在慌慌張張中爭奪著一個又一個第一。但是,無論是常勝將軍,還是永遠的小尾巴,在這個過程中都要承受著壓力。

減壓妙法

父母應該有個原則,哪些事情可以爭第一,哪些沒有必要甚至應該避免。比如吃飯,拖拖拉拉固然不好,但是狼吞虎嚥帶來的隱患可能更大。當你列出一些不同的看法時,請及時與老師溝通達成共識,一起為孩子們建立一個積極有益的生活環境。

同時,可以慢慢引導孩子正確面對成敗得失的問題。

緩釋孩子心理壓力的技巧

1 反射情感安撫孩子

當孩子感到有壓力時,父母應設身處地理解孩子的心情,通過複述他的原話表示你對他的理解。這會幫助孩子宣洩來自內心的壓力,使他的情緒變得比較平穩。比如,孩子在幼稚園被老師批評了,父母可以這樣說:“老師批評你了,你很難過。”

如果不停地向孩子追問事情的真相甚至責備孩子,不僅不能幫助孩子化解心理壓力,相反會給他帶來更多的反面情緒,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

2 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

抽出一些時間,耐心地聽孩子訴說。如果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父母可以通過提問來引導孩子訴說自己內心的一些想法。比如:“然後呢?”“然後你怎麼辦呢?”“如果……又會怎樣呢?”類似的一些提問,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聆聽孩子訴說時,請爸爸媽媽們放下手中的工作看著寶寶,你的專注會讓孩子感覺到受重視和受尊重,這對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會起到積極作用。

3 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承受心理壓力時,可以通過一些活動轉移他的注意力,幫助他擺脫壓力。比如,和孩子一起到戶外踢踢球,扔扔沙包等。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多帶孩子到不同地方旅行,廣闊的空間給人以心曠神怡的感覺,對於舒緩壓力有很好的效果。

4 給孩子機會自然流露情緒

孩子的情緒表達都是毫不掩飾的,敢愛敢恨敢說敢笑,這是唯有孩子才具有的心理優勢,正是這種心理優勢使得他們的各種情緒得到及時宣洩,以他們獨有的方式化解內心的壓力。因此,當孩子因為遭遇心理壓力而發脾氣、哭鬧、大聲喊叫時,只要不因此擾亂別人,就應該給予他們自然流露情緒的機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