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慢性疾病會對妊娠有不良影響, 包括對胎兒發育的影響和對妊娠過程的影響, 應引起注意。
(1)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等患者懷孕後心臟負擔增加, 可導致病情加重, 若心功能減退, 甚至發生心力衰竭, 一方面危及孕婦生命, 另一方面, 可由於缺氧而引起胎兒發育遲緩、胎兒窘迫, 或引起子宮收縮, 發生早產。
(2)呼吸道疾病:支氣管擴張、哮喘等, 一般對妊娠無顯著影響, 但原有的疾病在妊娠期間有加重的可能性。
(3)消化道疾病:病毒性肝炎會使妊娠反應加重,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生率升高,
Advertisiment
慢性闌尾炎對妊娠沒有影響。 但闌尾炎在妊娠期急性發作時則容易發生闌尾穿孔和腹膜炎。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在妊娠後症狀常有好轉, 對妊娠亦無不良影響。
(4)泌尿道疾病:慢性腎炎患者在妊娠後病情會加重。 若腎功能尚好, 血清肌酐不超過132.6微摩/升, 對胎兒的影響較少;若病程較長, 胎盤功能減退, 可導致胎兒發育遲緩, 血清肌酐超過上述數值, 腎功能惡化者, 則流產、死胎的機會增加。
慢性腎盂腎炎對妊娠的影響亦與腎功能相關,
Advertisiment
泌尿道結石患者若無感染或腎功能損害, 對妊娠並無不良影響。
(5)生殖道疾病:慢性盆腔炎對胎兒發育無明顯的影響, 但急性或亞急性發作時, 則容易發生流產。
宮頸炎在妊娠早期可加重, 可出現血性白帶, 但對妊娠無明顯影響。
子宮肌瘤在早孕階段可明顯增大, 對妊娠的影響主要取決於瘤子的位置和大小, 若位於子宮黏膜下, 可能會引起流產;若位於子宮頸管, 臨產時可影響正常分娩。
卵巢腫瘤在妊娠期也會明顯增大, 可引起早期妊娠流產。 若瘤體較大,
Advertisiment
(6)性傳播疾病:慢性淋病患者懷孕後可影響胎兒發育, 發生流產、早產、死胎的機會大大增加, 分娩時還會導致新生兒感染, 發生淋菌性眼炎, 容易導致新生兒失明。
梅毒患者懷孕後, 在妊娠中晚期梅毒螺旋體可直接通過胎盤傳給胎兒, 引起流產、死胎, 或分娩先天性梅毒新生兒。
支原體感染可引起流產、低體重兒。 衣原體感染孕婦分娩的新生兒可通過產道感染發生眼結膜炎。
愛滋病患者懷孕後可直接通過胎盤使胎兒感染HIV病毒, 也可在分娩時經產道傳播, 或經哺乳向新生兒傳播。
(7)內分泌疾病:糖尿病對妊娠的影響取決於糖尿病的程度和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
Advertisiment
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患者懷孕後容易發生流產, 也會影響胎兒的甲狀腺功能, 導致新生兒甲亢;或由於使用治療甲亢的藥物而引起胎兒甲狀腺功能低下, 新生兒甲狀腺腫, 並影響其智力發育。
(8)自身免疫性疾病:紅斑性狼瘡患者由於廣泛的血管病變, 懷孕後容易發生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而孕婦發生腎臟損害的機會也較高, 嚴重者危及生命。
類風濕病對妊娠影響不大,
Advertisiment
(9)結核病:非活動性肺結核, 肺功能正常者, 對妊娠過程與胎兒發育均無顯著影響。 但活動性肺結核, 包括血行播散性、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 病變範圍較廣者, 容易發生流產、早產。 而且由於心肺負擔加重, 往往使病情加劇, 甚至危及生命。
(10)貧血:孕婦重度貧血, 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 可導致流產、早產、死胎。 若血紅蛋白在60克/升(6克/分升)以上, 對胎兒的影響不大。 一般來說, 最常見為缺鐵性貧血, 另一種情況是由於葉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細胞性貧血, 比較少見的是再生障礙性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