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原本肉嘟嘟的寶寶,為啥越來越瘦了呢?

“寶寶吃的不錯啊, 怎麼就是不長肉?” “是不是孩子的發育有問題?”

別再為孩子變瘦而自責啦!今天這篇, 咱就來好好說道說道, 你家寶為啥瘦了?(本文由慢成長作者吉吉原創, 首發於2016年2月16日, 點擊查看原文連結。 )

文:吉吉

圖:網路

最近和在老家的媽媽視頻、發孩子照片, 我媽總會特別焦慮的囑咐我:

“多給孩子弄點好吃的, 她瘦了好多啊, 我看著都著急!”

“你看她以前多胖乎啊, 現在身上都沒啥肉了!”

我家娃15個月了, 回想去年夏天帶寶回老家的時候, 她的確胖乎乎的, 連我自己翻照片都感慨, 小胖子怎麼就漸變成了”小瘦子”呢,

Advertisiment
懷念肉嘟版的娃……

雖然肉肉的寶寶好可愛, 可是, 孩子一直胖, 就是正常的、就是好嗎?

1胖, 才值得焦慮!

你有沒想過, 如果小嬰兒一直胖下去, 會怎樣?看看《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裡的權威資料:

肥胖的嬰兒長到5-8歲, 仍保持肥胖的幾率為1/5;胖小孩長大後依然肥胖的幾率, 是一般人的2倍;胖青少年變成胖成年人的風險, 是常人的16倍!

雖然在嬰兒期, 肥胖的危害並不明顯, 但是長大後, 一些成人疾病會更多高發在肥胖者身上, 比如心臟病、中風、關節炎、高血壓、糖尿病等。 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 也有較高機會經受心理和情緒的波動、甚至創傷。

從嬰兒期開始預防肥胖, 很重要!

2孩子變瘦, 真的很正常!

“可是我還是好不忍看到寶寶瘦啊,

Advertisiment
是我沒餵養好嗎?”

親愛的, 我要告訴你, 真的不是你的錯: 變瘦——是一般孩子成長的規律。 孩子的肉肉, 都去哪兒了呢?

回想一下, 6個月前的寶寶什麼樣?他們大多數時候躺著、揮動著小手小腳、偶爾趴趴、後期學會了翻身, 大運動能力只有這麼多。 假如你每天運動量也這麼少, 結果是什麼?必須是胖子呀!

可是當寶寶開始坐、爬、玩、學步、會走路、會跑後, 一方面他們在消耗著大量的能量, 一方面身體也在努力跟上飛快的成長速度, 寶寶們吸收的營養、能量, 更多被用來長個子、而不是長體重。

別擔心, 變瘦才是正常, “養個瘦小孩, 才是時髦!”西爾斯這樣說。

3這些因素, 和孩子變瘦有關嗎?

遺傳?有關。 父母的身高體重、體型特徵, 的確會對孩子產生影響,

Advertisiment
比如會大致出現“瘦型體質”、“運動型體質”、“胖型體質”等, 不過, 遺傳並不是單一影響孩子體型的原因, 飲食習慣和運動習慣也在發揮著作用。

母乳?有關。 母乳中的飽食因數, 能讓寶寶在獲得足夠能量後發出飽足信號, 相比配方奶容易過量沖泡, 母乳寶寶往往不會吃得過量, 而是剛剛好。 有資料顯示, 雖然4-6個月之後, 吃母乳的寶寶“瘦”的比吃奶粉的孩子快, 但是在身高增長速度上, 母乳寶寶要更好哦。

缺鈣?無關。 大人常說的缺鈣, 實際上是指缺乏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 但純母乳餵養的寶寶每天只要保證攝入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就不缺、非純母乳餵養的寶寶若是一天能喝500到600毫升以上配方奶, 不需要額外補也不缺。

Advertisiment
所以孩子沒那麼容易缺鈣, 變瘦也不要再賴在缺鈣頭上了哦!

4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真的瘦?

1)寶寶的狀態:活潑好動?

觀察寶寶的身心狀態, 每天是否運動量足夠、活潑愛動、精力充沛?如果是的話, 不必過於擔心, 如果他們餓了、病了, 才不會如此生龍活虎呢!

2)餵養狀態、睡眠狀態、大便狀態?

注意自己是否遵從了餵養原則, 每天給寶寶喂了足夠的奶量、讓他們攝取了足夠營養且均衡的膳食?寶寶的大便次數、形狀是否正常?睡眠是否依然規律?

3) 最最重要的參考標準:生長曲線。

生長曲線是什麼?

生長曲線是一系列關於孩子生長發育的指標, 按月齡, 性別做出的身高、體重、頭圍參考資料等。 各個國家和地區有不同的標準, 慢成長曾經專門整理分享過國內婦幼中心為新媽媽發放的輪盤表格資料(回復003查看),

Advertisiment
國際最全面權威的當屬世界衛生組織2006年發佈的兒童發育國際標準, 詳細資料可以在這裡看到:http://www.who.int/childgrowth/standards/en/

生長曲線怎麼看?

注意看動態趨勢, 不用特別關注某一個時間點。 最好持續參考記錄, 觀察寶寶的生長規律, 比如一直沿著中間線, 還是一直往下掉?起碼要兩三個以上的相鄰資料, 才能下判斷, 及時調整飲食或諮詢醫生;

不要把中間的平均線作為衡量標準。 中間的一條曲線代表平均值, 不是標準身高體重, 只要在兩條紅線、-2至2的區間範圍內, 都是正常, 區間以外, 才是超重或超瘦;

重點看體重, 或“身高體重對應線”(Weight-for-length/height)。 我家寶寶一直在香港母嬰院體檢, 除了出生時有量身高,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的基礎體檢,都只稱重不量身高。醫生解釋說,和體重比,身高受遺傳因素影響,個體差異較大,自己在家量量就好了,身高資料和體重比,不那麼重要呢,要綜合來看哦。

上圖看的辛苦對不對?就知道會眼花,所以吉吉童鞋已經先熬花了眼,把資料一個一個錄入了,對照娃的月齡看,超級清晰易懂啊!收藏!收藏!收藏!

吉吉說

說了這麼多,寶媽們鬆口氣了沒?也趕緊擴散給老人,別擔心咱的孩子,他們好好的呢!

如果你的寶寶還小,還在胖嘟嘟,抓緊多拍些照片和視頻吧,孩子一天天在身邊,你可能覺察不出大變化,但是翻開老照片,會驚訝他們真的長大得太快了!如果你的寶寶已經開始變苗條,一年後,我們也會懷念現在的他們。

與其懷念,不如每天都好好的陪伴他們吧,每一個成長片段,都是獨一無二的、珍貴而不再來。

(本文參考文獻:世界衛生組織網站、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崔玉濤圖解育兒百科。)

除了出生時有量身高,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的基礎體檢,都只稱重不量身高。醫生解釋說,和體重比,身高受遺傳因素影響,個體差異較大,自己在家量量就好了,身高資料和體重比,不那麼重要呢,要綜合來看哦。

上圖看的辛苦對不對?就知道會眼花,所以吉吉童鞋已經先熬花了眼,把資料一個一個錄入了,對照娃的月齡看,超級清晰易懂啊!收藏!收藏!收藏!

吉吉說

說了這麼多,寶媽們鬆口氣了沒?也趕緊擴散給老人,別擔心咱的孩子,他們好好的呢!

如果你的寶寶還小,還在胖嘟嘟,抓緊多拍些照片和視頻吧,孩子一天天在身邊,你可能覺察不出大變化,但是翻開老照片,會驚訝他們真的長大得太快了!如果你的寶寶已經開始變苗條,一年後,我們也會懷念現在的他們。

與其懷念,不如每天都好好的陪伴他們吧,每一個成長片段,都是獨一無二的、珍貴而不再來。

(本文參考文獻:世界衛生組織網站、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崔玉濤圖解育兒百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