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厭學症的心理輔導

現在不少孩子都患有厭學症, 家長們為此頭痛不已, 不知道怎麼輔導孩子才好。 那麼如何有效地矯治中學生的厭學症呢?針對患厭學症患者的心理輔導可試著從以下幾點入手。

1、培養興趣, 樹立信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厭學學生對自我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後, 隨即就要開始自我實踐, 這種嘗試結果的好壞是他們能否我徹底轉變自己的關鍵。 要儘量創造環境, 讓厭學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興趣, 品嘗到學習的成功感和趣味感, 並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 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

Advertisiment
徹底矯治厭學的心理障礙。

2、改善環境, 愉悅心境。

要改變厭學學生對生活的態度、對學習的認識, 首先就必須要改善他們所處的環境。 一個好的環境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之間相互配合。 社會的鼓勵、家長的關懷、教師的重視、同學的友好都有利於營造一個重學、樂學的氛圍, 消除厭學學生被拋棄、被歧視的感覺, 對學習由厭惡感、恐懼感變為愉悅感、舒適感, 從而積極、主動、愉快地開始新環境中的生活、學習。

3、改變觀念, 接受自我。

讓厭學學生重新認識自我價值, 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 這是變厭學為樂學的重要一環。 應認真地發現厭學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良好、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行為, 從正面予以肯定, 並不斷強化, 讓他在前後比較中接受自我,

Advertisiment
認識到自己並非無可救藥, 而是能學好的, 相信自己也是一個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以, 改變自己無能的觀念。 當然, 對厭學學生的評價必須客觀、中肯、善意, 不能諷刺偏激, 以免增添逆反情緒。

厭學症是由於學生學習行為獲得的內外反應不同而造成的, 中學生患病率最高。 其內在原因是由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消極情緒體驗和自我認識存在偏差, 社會、學校、家庭等外部環境的不良影響也起消極的強化推動作用。 有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差, 由於種種原因, 經過多次努力卻只獲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敗, 又長時間受到社會的偏見、家長的漠視、教師的批評、同學的歧視。 他們學習中無法滿足成功的願望,

Advertisiment
生活中又無人能理解關懷, 品嘗到的只是失敗感、自由感和乏味感。 逐漸形成學習無價值、自己是學不好的“差生”等觀念, 又回饋到學習行為上, 如此的惡性循環, 很快就患上了厭學症。 另有一些學生小學時成績較好, 上了中學後生活學習環境改變, 面臨新的挑戰, 由於心理適應能力差, 在挫折和失敗面前無法正視自己, 喪失自信心, 消極地對待學習, 從此一蹶不振, 也容易患上厭學症。

我們要從根上處理患上厭學症從自我的心理上接受和喜愛上學習, 這三步是必不可少的, 一、培養興趣, 樹立信心;二、改善環境, 愉悅心境;3.改變觀念, 接受自我;具體的實施過程同時也要應人而異, 正確對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