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參與同伴遊戲鍛煉社交能力

追求玩伴是兒童成長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步。 做父母的可以發現, 初生到一周歲左右的孩子, 最依戀父母。 但一周歲以後, 孩子開始不滿足同父母的交往和遊戲, 而越來越強烈地希望同其他小朋友玩。 從1歲到3歲, 兒童在成人的幫會下, 逐步完成從親子交往向玩伴交往的過渡, 獲得最基本的社會交往能力。

最初, 兒童雖然希望和同伴交往、遊戲, 但卻缺乏交往、遊戲的能力和技巧, 需要成人給予指導, 最主要的指導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參與同伴遊戲鍛煉社交能力

1、把握共娛的方法。 為了參與同伴遊戲,

Advertisiment
必須逐步學會從自娛到共娛, 一個孩子緊緊地抱著自己的皮球, 不肯放開手, 怎麼同別的孩子一塊玩呢?必須引導她將球拋給另外一個小孩, 再讓對方扔回來, 一來一往就進入共娛情境, 也自然會產生社會交往。

2、學會扮演角色。 遊戲需要情節, 也需要角色, 孩子正是通過扮演的角色, 摹擬成人的社會生活和社會交往情境。 最初的同伴遊戲只是一種相互接觸, 既無角色, 也無情節, 家長要幫助孩子學會扮演角色, 摹仿成人社會生活情節。 比如, 坐在一把小椅子上當司機, 為同伴開車;拿一個玩具聽診器當醫生, 為同伴看病。

3、學會相互接近的技巧。 1歲的孩子和同伴接近, 常常把和對方的身體接觸都看成是有好的表示, 可以是拉把手,

Advertisiment
摸摸臉, 擁抱一下, 也可能是推一把, 撓一下。 他們還分不清友好的和攻擊性的動作之間的區別, 家長要通過成人的示範動作, 成人對孩子表現的肯定與否定, 幫助孩子發展友好行為, 克服攻擊性動作。

4、儘量讓孩子學會獨立完成同伴遊戲, 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當孩子不會參與同伴遊戲時, 家長可以給予引導。 但當孩子已經參與到同伴遊戲中去後, 家長應儘量讓孩子獨立完成同伴遊戲與交往。

小編總結:寶寶在成長過程中, 開始不斷跟外界接觸, 尋求他們的認知感, 歸屬感。 在與同伴交往過程中, 家長要引導寶寶, 教會他們為人處世的方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