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又抓又咬!和熊孩子過過招!

用嘴說, 而不是拳頭!

皮特住在三藩市, 是個任性而且有些霸道的2歲寶貝。 所以他的媽咪布萊基在聽說兒子在每週一次的學齡前幼兒遊戲組打了一個搶他玩具的小男孩時, 並不感到震驚。 但是她感到很苦惱。 布萊基回憶說, “我當時大叫道, ‘皮皮皮……特, 不准打人!我們不可以打人!’然後我蹲下來, 握著他的手, 讓他道歉。 ”

不幸的是, 這並不是個別事件, 因此每次皮特這樣推打別人的時候, 媽咪布萊基就教導他要用嘴來解決, 而不是用拳頭。 “我擔心皮特會變成一個惡棍, ”她說。 “我希望這只是小寶貝成長和學習如何與別人分享的一個正常階段。

Advertisiment

常見問題的幾個原因

實際上, 打和咬一樣都是寶貝3歲以前的正常行為。 因為當寶貝情緒高漲時, 他們卻很缺乏有效表達自己情感的能力。 當你的小天使第一次作出令你難以置信的事情時, 你可能會想像這是他/她人生反社會行動的一個開始。 但是你沒有理由驚慌——至少現在還不用。 “剛學走路的寶貝像個小野人一樣——想想動畫片《摩登原始人》裡面的Bamm-Bamm, ”The Happiest Toddler on the Block (Bantam) 一書的作者, 也是醫學博士的哈威·卡普說道。 “幼兒是比較原始和蒙昧的。 打和咬只是原始交流的方式而已。 ”

年齡和防禦措施

年齡問題

當寶貝長到1歲的時候, 他就已經準備好做限制測試和因果實驗。 就像寶貝會重複按玩具上的按鈕來讓它唱歌,

Advertisiment
寶貝可能會用打和咬來引起你不滿意的尖叫聲和驚駭的表情。 “幼兒因為攻擊性而打咬是很少見的, ”紐約貝勒維醫療中心嬰幼兒發育專家說道, 她從前是一名幼兒老師。 大人認識到的事情是這樣, 但是真正發生的事情是寶貝在看他們能僥倖逃脫多少而已。 18個月到2歲的寶貝為了引起人們的注意而去打咬。

自我保衛意識

小寶貝會用打和咬來發洩內心的失望不滿, 當父母對他們說“不”, 一起玩耍的夥伴不願意和他們分享的時候。 這些行為顯示出寶貝有多麼不安。 “儘管養育小寶貝是很艱辛的事, 但是做一個小寶貝也是很辛苦的。 ”Karp博士說。 “幼兒比任何人行動都要緩慢, 要脆弱, 要矮小, 說話也不清楚。

Advertisiment
因為他們失去了很多東西, 所以小寶貝喜歡用打和咬來激起大家對他們的關注。

如何預防和阻止此類行為

對很多蹣跚學步的寶貝來說, 打和咬是一次性的事件。 但是對有些寶貝來說, 打和咬是一個習慣會一直持續到3歲, 由於語言表達技巧的提高和控制情緒能力的增強, 大多數的寶貝這個時候已經長大, 能夠控制這些不當行為。 儘管如此, 專家還是說父母必須在寶貝打和咬行為一開始時就注意。 抵制住你提高音量的衝動, 因為你的一個情緒反應只會增加寶貝的娛樂價值。 要快而且穩重, 嚴肅而且嚴厲。 以下就是幫助你糾正這些行為的一些計策:

態度要保持前後一致

對於寶貝在停止打和咬之前要發生多少次事端或者多少次訓斥並沒有時間表可依。

Advertisiment
但是如果你每次都用同樣的方法回應寶貝的做法, 在四五次事件後他可能會得到教訓。 “到最後, 女兒會意識到‘如果我打了小狗, 媽咪會沖過來質問我, 所以我再也不會那樣做了。 ’”媽咪卡特說。 對於2~3歲的寶貝, 讓他自己去房間待一會兒是另一個有效的辦法。 “當我兒子丹尼爾2歲的時候, 如果我不隨他的意, 他就會打我的手臂。 我會說, “不准打人, 你想自己去房間待一會兒嗎?”來自紐約裡奇伍德的莎娜說。 “有時候就那樣阻止他就足夠了。 ”

讓寶貝自己做出選擇

一個2歲的寶貝可以學會把嘴巴張大, 像獅子一樣咆哮或者咬緊牙齒像熊一樣咆哮。 “發出動物的大叫聲對剛學走路的幼兒來說很滿足,

Advertisiment
因為這既嚇人又好玩。 ”媽咪尤佳說。 “寶貝會用十秒鐘去想這個聲音, 然後你就可以利用這點時間來分散他的注意力, 引導他去玩另外一個遊戲。 ”

瞭解會對寶貝引起反應的事情

自從媽咪莎娜意識到, 每當兒子丹尼爾疲倦的時候就會習慣性地用手打她的手臂, 她就雷打不動的讓丹尼爾每個下午都午睡, 每晚都準時睡覺。 你女兒餓了會咬你嗎?可以給她吃點健康的小零食, 不過要遵循嚴格的用餐時間表。 同時不要忘記把戶外玩耍作為一個預防技巧—就算是在寒冷的天氣。 “把寶貝關在屋裡一整天會增加他的失望感。 ”心理學博士卡普說。 在社交場合, 寶貝會經常打鬧, 因為他們不喜歡和別人共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