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及早發現 寶寶營養不良3大信號

4歲的明明一直以活潑、愛笑、樂於交友而深受父母乃至鄰居的喜愛。 但近幾個月來小傢伙常常一臉嚴肅, 脾氣乖張, 動不動就發火甚至動手打人, 幾個要好的小夥伴先後離他而去。 父母帶明明到醫院做了各種檢查, 結果顯示體重、身高、頭圍等各項發育指標都正常, 但從其母親的敘述中醫生發現, 明明飲食中甜食過多, 問題的癥結找到了——由於糖分攝入過多, 消耗了大量的維生素B1, 致使供給神經系統所需的B1嚴重虧損, 因而出現情緒改變, 醫學上稱之為“嗜糖性精神煩躁症”, 屬於營養不良的一種。 治療方法是限制甜食,

Advertisiment
並補足維生素B1。

明明父母很是不解, 不是說體重下降、消瘦、貧血等才是營養不良嗎?孩子與這些都挨不上邊嘛, 怎麼也會……

誠然, 發育遲緩、消瘦乃至貧血、腳氣病、佝僂病等營養缺乏性疾病, 確是判斷孩子是否存在營養不良的指標, 但孩子一旦惡化到這一地步, 其健康與發育已受到相當程度的損害。 有沒有更早的信號呢?專家的回答是肯定的, 比如以下種種就值得家長關注。

情緒變化

大量研究資料顯示, 像明明那樣, 情緒不佳、尤其發生異常變化時, 應疑其體內某些營養素已告缺乏。

1.鬱鬱寡歡、反應遲鈍、表情麻木, 說明體內缺乏蛋白質與鐵質, 應多食用水產品、肉類、乳製品、畜禽血、蛋黃等高蛋白、高鐵食品。

Advertisiment

2.憂心忡忡、驚恐不安、失眠健忘, 表示體內B族維生素不足, 此時補充一些豆類、動物肝、核桃仁等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大有裨益。

3.固執任性、膽小怕事, 多因維生素A、B、C與鈣質攝取不足而造成, 故動物肝、魚、蝦、奶類、果蔬等食物應予以補足。

行為反常

1.不愛交往、行為孤僻、動作笨拙, 多為體內缺乏維生素C的結果, 在食譜中增加富含此種維生素的食物如番茄、橘子、蘋果、白菜與萵苣等是最佳的治療方法。 奧妙在於這些食物中所含的甲基水楊酸鹽和維生素C可增強神經的資訊傳遞功能, 從而緩解或消除上述症狀。

2.行為與年齡不相稱, 較同齡孩子幼稚可笑, 表明氨基酸攝入不足, 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類、奶類、蛋類等勢在必行。

3.夜間磨牙、手腳抽動、易驚醒,

Advertisiment
常是缺乏鈣質的信號, 應及時添加綠色蔬菜、乳製品、魚鬆、蝦皮等食品。

4.喜吃紙屑、煤渣、泥土, 此種行為稱為“異食癖”, 多與體內缺乏鐵、鋅、錳等礦物元素有關。 海帶、木耳、蘑菇等含鋅較多, 禽肉及牡蠣等海產品中鋅、錳含量高, 應是此類孩子最理想的盤中餐。

面部“蟲斑”

面部“蟲斑”是指出現在孩子臉上的一片或幾片色素減退性、圓形或橢圓形斑片, 初為淡紅, 後轉淡白, 邊緣清楚, 上面覆蓋少量細小鱗屑, 並有輕度瘙癢感。 除臉部外, 上臂、頸部或肩部等處也可見到。 民間認為, 此斑乃是孩子肚子裡有蛔蟲寄生的標誌, 故有“蟲斑”之稱。 可事實並非如此。 這種以表淺性、乾燥鱗屑性、淺色斑為特徵的變化, 實際上是一種皮膚病,

Advertisiment
謂之單純糠疹, 源於維生素缺乏, 同樣是營養不良的一個早期信號。 所以當你的孩子長有“蟲斑”後, 再也不要單憑這一點就給孩子服用打蟲藥, 正確之舉是調整食譜, 增加食物的花色品種, 補足維生素, 必要時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藥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