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取名得忌諱些什么之家諱篇

家諱, 是家族內部遵守的避父祖名的作法。 凡父祖名某某, 都必須在言行、作文章時避開以此為名的事物。 它其實是國諱的一種延伸, 同好諱一樣是封建等級、論理觀念的體現。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 家族的血親祖先是最重要、最該供奉的。 因為這個社會的倫理是以"已身"為基點, 并由此構筑社會關系的。 中國人對神、宗教不那么熱烈、虔誠, 只是用時方信, 不用時就扔到一邊, 但對祖先則懷有十分現實又深厚的感情, 有無限的敬仰和本能的內心折服和歸附感。 在日常生活中, 人們總喜歡打聽對方父母的身份、職業、地位等,

Advertisiment
如果父母身份高、地位高, 別人會感到羨慕, 自己也會很自豪。 如果父母的社會地位低, 名望不好, 便會被人瞧不起, 自己也常常會有一種自卑感。 因此, 人人都希望"光完耀祖", 不要"給祖宗臉上抹灰", 時時想著"衣錦還鄉", 不要讓人罵"忘了祖宗"。

正是出于這種敬祖的思想意識, 中國人的家諱思想根深蒂固, 即使是現在封建制度早已推翻的新社會, 我們仍可經常耳聞目睹這樣的現象, 像現在全國各地罵人的詞幾乎不外是"他媽的", "去你媽的", 罵別人是兒子、孫子、八代灰孫子。 而這些咒罵是最陰損惡毒, 為世人所不齒的, 常常會引起對方拳頭相向, 甚至拔刀相見, 決一生死。

古代時的家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封建禮法的承認。

Advertisiment
《禮記·曲記》上說"入門而問諱", 就是說到別人家做客之前一定要探明人家避諱什么, 如果你去朋友家作客不小心犯了主人的諱, 好朋友很可能也會反目為仇了。

南齊謝靈超的父親叫鳳。 有一次他去拜訪王僧虔, 然后又去看他的兒子王慈。 王慈正在練毛筆字。 當時王氏子都以書法見稱于世。 謝靈超看到王慈練字, 隨口問道:"你的書法和虔公比怎么樣啊?"王慈因為他觸犯了家諱, 毫不客氣地回敬道:"我和父親相比, 猶如以雞比鳳"。 謝靈超因此狼狽而退。

晉朝有個叫王忱的人, 一天去看望桓玄, 桓玄用酒招待他, 王忱因為剛因過藥忌冷酒, 因此叫仆人去"溫酒", 誰知桓玄聽后突然不哭起來, 原來他的父親叫桓溫, 一聽"溫"字就要痛抽水流涕,

Advertisiment
王忱討了個沒趣, 只好匆匆告辭。

今天的人, 恐怕沒有誰因為聽到與父母名字相同的字就痛哭流涕的, 在我國古代, 這種事情卻屢見不鮮, 這樣的人也因此會獲得別人的尊敬呢 這種方式也會成為排擠異已、打擊仇敵的一種手段。 南朝梁時的殷均, 因恬靜好學, 官至國子祭酒。 武帝命他聚了永興公主, 但永興公主很不喜歡他, 每次召入, 都命人在墻壁上 寫上地父親的名字, 而在古代, 這樣的人也是層出不窮的, 并以此為榮。

袁德師因為父親名高, 便不吃糕這種食物;徐積父因為父親名石, 從來不用石器, 不踩石子遇上非過不可的石橋, 便讓人背著他跑過去;北宋純市殺純因為父親名公著, 便不斷著作郎;劉溫搜因為父親名岳,

Advertisiment
便終身不聽音樂, 不到嵩月、華山等五岳游玩;韋冀的父親名樂, 由于樂是個多音字, 即可讀作音樂的樂, 又可讀作快樂的樂, 因此韋冀一生中不僅不聽音樂, 不游高山大岳, 不飲酒做樂, 甚至不參加可以使之"快樂"的活動, 真是不可理喻。

最令人惋惜的怕要算唐朝號稱"詩鬼"的李賀了, 就因為他父親名叫晉肅, 便不能參加進士考試, 縱然他才華橫溢, 也終無用武之地, 終生不得志, 27歲便郁郁寡歡而死。 韓愈因此憤而作《諱辯》, 質問道:"父親叫晉肅, 兒子就不能考進士;那如果父親叫仁, 兒子豈不是不能作人了嗎?"但他的這篇文章, 卻遭到了士大夫們的攻擊詆毀。

家諱并不全是避父親的諱, 也包含避母親的諱,

Advertisiment
唐代大詩人杜甫被稱為詩圣, 一生共寫了近三千首詩, 各種題材十分廣泛, 但據說因其母親名叫海棠, 所以他雖寓居海棠頗負盛名的四川多年, 卻從未寫過海棠詩。

子輩需要避長輩的諱, 奴仆也要避開所有主子的諱。 北齊的熊安全, 一次去見和士開、徐之才。 徐父名熊, 和父名安, 他因為自己的名字和他們犯講諱, 于是將自己的姓, 名的第一個字都改了, 自稱為觫觫生。 為了討好主子, 也不怕自己觸霉頭了。

《紅樓夢》中這樣例子很多。 林之孝的女兒原名紅玉, 因為犯了寶玉的諱, 只好改為小紅。 薜蟠的老婆叫夏金桂, 更是厲害。 "她在家時, 不許人口中帶出金桂兩字來, 凡人有不留心, 誤道一字者, 他便定要苦打重罰才罷。 "一日她與香菱說話, 香菱不小心忘了忌諱,金桂的丫環便說:"你可要死!你怎么叫起姑娘的名字來

凡避諱者,都須找一個意義相同的字來代替。司馬遷的父親諱談,《史記》中因此無一"談"字,連趙談都改成了趙同,廢棄了編著書字應求完備的宗旨。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因為諱"申序",向來不為別人作序,如果必須作這類文字,則改為"敘",后覺不妥,又改為"引"。這種辦法雖然勉強可行,但已經明顯地妨礙了文字的準確性。如避諱"長"字及同"長"相同的音,琴的長短還可勉強稱為"修短",而腎腸則不能改為"腎修"了。因此那時的人們在避諱問題上真是費盡了心思。

中國民間流行著這樣一個巧媳婦的故事:有一個巧媳婦的公公叫王九。有一天王九的朋友張九、李九,一個提著一壺酒,一個拿著韭菜來請他喝酒。因為王九不在家,請這個兒媳婦代為傳話。等王九回來,兒媳婦對他說:"張三三,李四五,一個提著連盅數,一個拿著馬蓮菜,來請公公赴宴席。

好在是個巧媳婦,倒也拐彎抹角地把話傳清楚了。若是遇上一個笨點的媳婦,結果會怎樣?傳說一個女人的丈夫親屬中有叫羊、狼、河、蘆等名字的。一次她告訴丈夫在河的對岸的蘆葦叢中有狼在竊羊時說道:"看呀!在潺潺者的那邊的索索者當中,一只嗥號者正在拖走一只咩咩者。"這恐怕是避家諱的極致了。

家諱也是受法律保護的。《唐律》中規定:凡是官職名稱或府號犯了父祖的諱,不得"冒榮居之",例如父祖中有叫安的,不得在長安縣任職;父祖名中有"常"的,不得任太常寺中的官職。如果本人不提出更改而接受了官職,一經查出后削去官職,并判一年的刑罰,無怪乎古時的人對諱咿恐避之不及呢。但比起國諱,家諱中寄寓著對長輩們的親敬、崇仰與懷念之情,帶有更多的自發生。

香菱不小心忘了忌諱,金桂的丫環便說:"你可要死!你怎么叫起姑娘的名字來

凡避諱者,都須找一個意義相同的字來代替。司馬遷的父親諱談,《史記》中因此無一"談"字,連趙談都改成了趙同,廢棄了編著書字應求完備的宗旨。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因為諱"申序",向來不為別人作序,如果必須作這類文字,則改為"敘",后覺不妥,又改為"引"。這種辦法雖然勉強可行,但已經明顯地妨礙了文字的準確性。如避諱"長"字及同"長"相同的音,琴的長短還可勉強稱為"修短",而腎腸則不能改為"腎修"了。因此那時的人們在避諱問題上真是費盡了心思。

中國民間流行著這樣一個巧媳婦的故事:有一個巧媳婦的公公叫王九。有一天王九的朋友張九、李九,一個提著一壺酒,一個拿著韭菜來請他喝酒。因為王九不在家,請這個兒媳婦代為傳話。等王九回來,兒媳婦對他說:"張三三,李四五,一個提著連盅數,一個拿著馬蓮菜,來請公公赴宴席。

好在是個巧媳婦,倒也拐彎抹角地把話傳清楚了。若是遇上一個笨點的媳婦,結果會怎樣?傳說一個女人的丈夫親屬中有叫羊、狼、河、蘆等名字的。一次她告訴丈夫在河的對岸的蘆葦叢中有狼在竊羊時說道:"看呀!在潺潺者的那邊的索索者當中,一只嗥號者正在拖走一只咩咩者。"這恐怕是避家諱的極致了。

家諱也是受法律保護的。《唐律》中規定:凡是官職名稱或府號犯了父祖的諱,不得"冒榮居之",例如父祖中有叫安的,不得在長安縣任職;父祖名中有"常"的,不得任太常寺中的官職。如果本人不提出更改而接受了官職,一經查出后削去官職,并判一年的刑罰,無怪乎古時的人對諱咿恐避之不及呢。但比起國諱,家諱中寄寓著對長輩們的親敬、崇仰與懷念之情,帶有更多的自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