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創傷性因素
創傷性口腔潰瘍比較常見, 它的形成主要與3方面原因有關:
1)若寶寶有吮吸拇指的習慣或使用質地較硬的奶嘴吃奶, 會使得上齶粘膜經常被摩擦而導致潰瘍。
2)由舌系帶過短所致。 舌系帶短的寶寶在吮吸時不能將舌頭充分抬起和伸出, 這會使得舌腹部、舌系帶與尖銳的乳切牙反復摩擦, 從而導致潰瘍的形成。 這種潰瘍邊緣清晰, 表面不平, 有灰白色假膜覆蓋。 若長時間不治, 還會影響舌的活動。
3)還可由咬傷引起, 常發生於舌、頰或唇, 一般多是小潰瘍。
防治方法:
Advertisiment
家長首先應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比如對於舌系帶過短所導致的口腔潰瘍, 可以帶寶寶去醫院磨改牙齒, 減少刺激, 並局部塗抹1%的龍膽紫或美蘭。 同時改用勺匙餵養, 減少寶寶吮吸動作, 以促進潰瘍癒合。 若舌系帶潰瘍總是反復發作, 待寶寶4、5歲之後, 可以通過手術來糾正。
若寶寶的潰瘍是吸吮拇指或是使用奶嘴造成的, 家長可通過給寶寶使用質地較軟的奶嘴, 或糾正寶寶吃手指的習慣等方法來改善。 如果寶寶因為疼痛而哭鬧, 你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消炎止痛藥, 局部塗或敷貼, 比如2.5%金黴素甘油等。
2微量元素缺乏
維生素缺乏, 尤其是維生素B, 是導致口腔潰瘍反復發作的原因之一。 此外, 體內缺鐵、鋅等微量元素也會引起口腔潰瘍。
Advertisiment
初期口腔黏膜會有灼燒感, 接著會發紅, 並形成許多小潰瘍, 相當疼痛。 潰瘍多出現在舌側黏膜、口腔底部和舌頭部位。
防治方法:
對於這種原因引起的的口腔潰瘍, 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補充必要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同時, 還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 讓寶寶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B、鋅、鐵的食物, 比如牛奶、動物肝臟、菠菜等。
為了促進創面的快速癒合, 家長還可以將思密達及複合維生素片研磨成面狀, 用甘油合劑調成糊後, 塗抹于患兒口腔潰瘍處。
看到這, 估計很多家長會不理解了, 思密達不是治療兒童腹瀉的藥嗎, 還能治療口腔潰瘍?是的。 思密達,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蒙脫石散, 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矽與氧化鋁,
Advertisiment
3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 比如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鵝口瘡等, 都可讓寶寶的口腔發生潰瘍。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而且都會讓寶寶口腔內長皰疹。 皰疹分佈在頰黏膜、口唇、硬齶、咽、扁桃體等處, 破潰後形成口腔潰瘍, 很疼, 嚴重時會影響患兒進食, 讓孩子哭鬧不止。
(想瞭解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病有哪些區別?請點擊查看)
防治方法:
家長要讓寶寶多喝涼開水, 這不僅可以起到鎮痛的作用, 還可以把創面上的細菌、分泌物沖刷掉, 使口腔盡可能保持清潔, 有利於病情的好轉。
Advertisiment
對於口腔潰瘍症狀比較嚴重的孩子, 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採取藥物治療, 比如華素片。 華素片的主要成分“西地碘”, 將它研成粉末塗於創面, 能有效緩解口腔潰瘍帶來的腫痛, 並能促進受損的口腔黏膜快速癒合。
鵝口瘡
鵝口瘡又叫雪口病, 好發於2歲以內的嬰幼兒。 如果你在孩子張開嘴笑或者啼哭時, 查看到寶寶舌面或口腔黏膜上附著有乳白色的像絮狀物或奶塊樣的東西, 並且不容易擦掉, 那說明寶寶有可能得了鵝口瘡。
在感染初期, 患兒沒有明顯痛感, 或僅會在進食時有痛苦表情, 若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的話,
Advertisiment
防治方法:
可以用棉簽蘸些制黴菌素塗在患處, 一般1-3天即可見效。 配製方法是用10ml的溫開水加1片制黴菌素就行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 鵝口瘡特別容易反復發作, 所以家長應在病症消失後繼續用藥3~4天, 以鞏固療效。
4藥物過敏
有過敏體質的寶寶, 在服用青黴素、磺胺類、苯巴比妥、苯妥英鈉等藥物時, 也會引發口腔潰瘍。
防治方法:
對於藥物過敏引起的口腔潰瘍, 首先要遠離過敏原, 停止服藥。 如果過敏症狀比較嚴重的話, 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過敏的藥。 局部潰瘍部可用些口腔潰瘍膏或散製劑, 同時注意保持口腔清潔。
袋鼠麻麻有話說:
口腔潰瘍一般在7至10天內會自然癒合,即使復發,潰瘍的位置也不固定。如果出現口腔潰瘍,經過一段時間治療仍不癒合、潰瘍底部及邊緣變硬,最好到醫院檢查,排除口腔癌等嚴重疾病。
同時注意保持口腔清潔。袋鼠麻麻有話說:
口腔潰瘍一般在7至10天內會自然癒合,即使復發,潰瘍的位置也不固定。如果出現口腔潰瘍,經過一段時間治療仍不癒合、潰瘍底部及邊緣變硬,最好到醫院檢查,排除口腔癌等嚴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