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煩惱
Sam闖禍實況1
某一天中午, 佟阿姨把2歲4個月左右的Sam從兒童之家接回來, 在主臥室的衛生間洗澡。 Sam這些天對淋浴噴頭特別感興趣, 總是抓在手裡戀戀不捨。 “Sam要玩兒這個(噴頭), 玩兒一會兒會兒。 ”我把浴簾掛好, 讓他坐在浴缸裡玩兒。 平時我們也經常讓他在很淺的浴缸水裡玩兒個痛快, 要出來時就叫我們。
我在外邊和阿姨吃飯, 不時聽到浴室傳來Sam的捧腹大笑。 過了一會兒, 他叫:“水都流出來啦!”我去看, 見他把噴頭對著浴缸的牆, 水流出了浴缸外, 流進地漏。 我沒管他, 回到餐廳。 下一次他叫, 我再去看他,
Advertisiment
整個過程中, 我和阿姨沒有大呼小叫、沒有一句怨言、也沒有批評Sam。
Sam闖禍實況2:
他站在我坐的條凳上, 伸手去夠餐桌旁的櫃式空調機的葉片。 因為旁邊隔著東西, 不好夠, 他爬下去, 繞到桌子另一邊, 搬出一隻凳子, 爬上去。 他站到凳子上, 踮著腳去夠葉片, 感受裡邊傳出來的涼風, 把葉片推上去、扒下來。 我去扶他的腰, 他扒拉我的手, 說:“媽不扶Sam。 ”
我說, “媽必須扶Sam, 因為這樣比較危險,
Advertisiment
“媽走, 媽不扶。 ”
“你不要媽扶, 媽就把你抱下來, 你就不能在凳子上玩兒了。 ”
以前這樣的講條件, Sam都能答應, 但是今天他特別固執:“媽走, 媽不扶Sam。 ”
我把手從他身上拿下來, 環著他的腰扶在桌子上:“媽沒有扶Sam啊, 媽扶桌子呢!”
“媽走, 媽遛彎兒去。 ”Sam仍然不屈不撓。
“哎, Sam, 你站在這兒是要玩兒空調呢, 還是要跟媽打架?”
Sam聽到了新鮮詞兒, 當然要重複一遍:“跟媽打架!”不過動作還是在玩兒空調。
沒幾分鐘, 他的注意力就從空調轉移到餐桌上的幹花……
我不知道別的媽媽遇到同樣的情況, 是不是已經直截了當地說了N個“不行!別動!”甚至發了脾氣、打掉孩子的手。 反正我比較“慣”著Sam, 他想幹什麼, 只要沒危險, 就都可以;我不要他做的事情, 就想一些別的辦法來阻止他,
Advertisiment
不要老實寶寶
撫養Sam這樣精力充沛、愛玩愛動的孩子, 我們要有非常的耐心、付出更多的精力和精神, 更費心思, 但是我們也從中得到無比的快樂。 經常聽到一些孩子的看護人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好帶, 羡慕誰誰的孩子“多老實!”說實在的, 給我一個老實的孩子我也不要, 我寧肯要一個淘氣的。 老實的孩子多半是受到管束壓制的孩子, 他之所以老實, 是因為被壓抑得“失去了生活的激情”。
老實的孩子不給家長找麻煩, 但是也被家長剝奪了好奇心和創造力。 兒童之家的老師說, 她們見過的老實孩子, 怕生人、怕運動、怕外界、對什麼都沒有興趣, 老師不叫, 他就呆呆地坐著, 不知道該幹什麼。
Advertisiment
很多家長, 似乎永遠生活在一種自相矛盾之中:一
方面, 他們不耐煩孩子的活潑好動, 想方設法壓迫、約束孩子的活動;另一方面, 他們卻又要求孩子“求知”、“好學”、出人頭地。 他們無法忍受孩子到處“亂”摸的小手, 恨不能拿繩子把它們捆起來, 他們不允許孩子自己做事情, 只想讓孩子老老實實呆著不動彈, 而後又把大量的印刷品擺在孩子面前, 要求孩子“學習”。
來自寶寶內心的力量
孩子其實是在不斷地運動中成長、學習的。
Advertisiment
兒童之家的老師在評價Sam時經常說, 因為Sam沒有受到過任何壓抑, 他有堅實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我們能夠感受到, Sam的內心有一種極為強大的力量……”
不要試圖控制寶寶
只是, Sam內心的這種力量, 會讓堅持傳統教育理念的人倍感頭疼。 Sam兩歲十個月左右,我們家搬離原來居住的社區,搬到郊外。兩個月之內,新阿姨換了三個,都反映“這孩子不聽話,個性太強,太難帶。”
兒童之家的園長聽到這樣的言論不禁感到莫名其妙:“Sam是多麼容易帶的孩子啊!”繼而她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些人肯定都想控制Sam,遭到失敗,所以抱怨他不好帶。”
的確,這些阿姨不約而同有一句口頭禪:“聽話!你怎麼不聽阿姨的話?你這個孩子怎麼不聽話?”
……
阿姨們頻頻說“不”的理由是為了保護Sam不出意外。但是保護他,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剝奪他的生活樂趣。大人們總是虎視眈眈地盯著孩子,告誡他不要動這個、不要摸那個,其實沒有必要。孩子只對自己力所能及的玩具感興趣,你這麼緊張,反而會適得其反,引起他的好奇心,你不讓他碰的東西,他偏要去碰一碰。
Sam會爬了、開始到處摸索之後,我就把家裡一隻櫃子騰出來,把易碎物品挪走,留下一些紙盤子、茶葉盒什麼的,告訴他這是Sam自己的櫃子,可以隨便處理裡邊的物品。Sam有一陣子經常把櫃子裡的東西倒騰出來,再認真地一件一件按原樣放回去,這正是他秩序感萌芽的表現。如果他打開別的櫃子玩兒,我會告訴他:“這不是你的櫃子,你有你自己的櫃子,你去整理吧。”Sam聽言就會欣然前往。偶爾Sam接觸到我們不願意他碰的東西,一般告訴他不要動就可以了,如果他堅持,而且是有危險性的東西,我們會堅決把他挪開,並且想辦法吸引走他的注意力。因為我們很少對Sam說“不”,真說“不”的時候比較起作用。
成功地教養孩子,需要大人時刻開動腦筋,時刻關注孩子的需求,既智慧地滿足孩子成長中的需要,又保護孩子不受傷。當必須對孩子說“不可以”的時候,我建議媽媽們不要站著、居高臨下地勒令孩子,而是蹲下身來,摟住孩子,親吻他,溫柔地告訴他,這樣做“不可以,因為……”
當孩子從你的眼光、語氣和動作中讀到充盈的愛,他平時很少聽到你反對他,他又是那樣五體投地地愛著你,他怎能不在這樣的情況下,進入他本能的順從狀態呢?
文/小巫- (編輯:雨薇)
Sam兩歲十個月左右,我們家搬離原來居住的社區,搬到郊外。兩個月之內,新阿姨換了三個,都反映“這孩子不聽話,個性太強,太難帶。”兒童之家的園長聽到這樣的言論不禁感到莫名其妙:“Sam是多麼容易帶的孩子啊!”繼而她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些人肯定都想控制Sam,遭到失敗,所以抱怨他不好帶。”
的確,這些阿姨不約而同有一句口頭禪:“聽話!你怎麼不聽阿姨的話?你這個孩子怎麼不聽話?”
……
阿姨們頻頻說“不”的理由是為了保護Sam不出意外。但是保護他,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剝奪他的生活樂趣。大人們總是虎視眈眈地盯著孩子,告誡他不要動這個、不要摸那個,其實沒有必要。孩子只對自己力所能及的玩具感興趣,你這麼緊張,反而會適得其反,引起他的好奇心,你不讓他碰的東西,他偏要去碰一碰。
Sam會爬了、開始到處摸索之後,我就把家裡一隻櫃子騰出來,把易碎物品挪走,留下一些紙盤子、茶葉盒什麼的,告訴他這是Sam自己的櫃子,可以隨便處理裡邊的物品。Sam有一陣子經常把櫃子裡的東西倒騰出來,再認真地一件一件按原樣放回去,這正是他秩序感萌芽的表現。如果他打開別的櫃子玩兒,我會告訴他:“這不是你的櫃子,你有你自己的櫃子,你去整理吧。”Sam聽言就會欣然前往。偶爾Sam接觸到我們不願意他碰的東西,一般告訴他不要動就可以了,如果他堅持,而且是有危險性的東西,我們會堅決把他挪開,並且想辦法吸引走他的注意力。因為我們很少對Sam說“不”,真說“不”的時候比較起作用。
成功地教養孩子,需要大人時刻開動腦筋,時刻關注孩子的需求,既智慧地滿足孩子成長中的需要,又保護孩子不受傷。當必須對孩子說“不可以”的時候,我建議媽媽們不要站著、居高臨下地勒令孩子,而是蹲下身來,摟住孩子,親吻他,溫柔地告訴他,這樣做“不可以,因為……”
當孩子從你的眼光、語氣和動作中讀到充盈的愛,他平時很少聽到你反對他,他又是那樣五體投地地愛著你,他怎能不在這樣的情況下,進入他本能的順從狀態呢?
文/小巫- (編輯: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