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只要一句話,孩子就可避免危險

「別人給你東西不要拿!」父母當然不是「別人」, 那親戚算不算?過去不也發生過親戚朋友犯案的事情嗎?那麼通通不要拿?那麼親戚大概就會覺得你的教導有問題了!而孩子的人際關係也可能出狀況!

「陌生人靠近要趕快離開!」這也是相同的問題, 如何定義陌生人?又如何判別陌生人是否非善意?要是孩子放學走在路上, 便當袋掉了, 後方一個大人撿起來追上前去, 孩子一發現有「陌生人」跑向自己, 於是自己也趕快跑離。 回家後才發現便當袋不見了, 因此媽媽告訴孩子「陌生人靠近要先看清楚」, 結果下次又有陌生人靠近,

Advertisiment
孩子還沒看清楚, 刀光就閃過孩子眼前……。

「有人要帶你去玩, 千萬不要傻傻地跟去!」那同學可不可以帶孩子去遊戲?不可以?那孩子大概也就沒有朋友了!可以?那孩子有沒有可能被帶到角落霸淩?

再寫下去, 相信父母們會越來越恐慌了!到底孩子要怎麼教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呢?這段期間收集了幾位父母的意見後, 我們總結出一個較可以通用的原則, 只要告訴孩子「要做任何事情, 必須要讓爸媽知道!」

不論誰給孩子東西、誰要帶孩子去玩, 孩子就必須立刻跟爸媽報告, 這本來就是合情合理的行為, 而且一旦養成習慣, 孩子長大後就會自動跟爸媽報告行蹤, 減少父母擔憂!但是遇到親戚、同學呢?是不是都要跟爸媽報告?基本上是的!但是爸媽可以根據「這個人」跟孩子的互動情況及熟悉程度,

Advertisiment
開出「物件白名單」, 例如「老師」, 老師叫孩子幫忙打掃環境, 那麼就可以不用報告;已經跟對方家長打過照面的同學也可以不用刻意報告了, 因為我們知道孩子大概的交友圈, 找人也就容易了!

另外還有「報告白名單」, 畢竟父母不見得是立即可以找得到的!因此像是學校老師、員警等等, 都是可以成為父母的代替角色, 因為這些人基本上是屬於保護孩子的族群!當孩子遇到狀況, 只要跟這些人報告, 自然會獲得保護!當然, 這個社會隨時存在著「例外」, 這就需要爸媽仔細評估與判斷了!

「要做任何事情, 必須要讓爸媽知道!」是以孩子大腦對資訊的處理能力所設定的原則,

Advertisiment
對於小學中年級以下的孩子, 可以避免因為原則的漏洞或含糊不清, 反而讓孩子無所適從。 隨時告訴孩子這句話, 並且養成習慣, 孩子就不容易因為物質的引誘而被帶走, 也不會因為判斷耗時、錯誤而招致危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