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底兩萬里》(儒勒·凡爾納,
1870)
最早的科幻小說中有許多是凡爾納的作品(即便如此, 科幻小說的術語要進入主流文化圈還需要60年)。 《海底兩萬里》也許是他最具先見之明的作品, 寫到了潛艇戰(在第一個核潛艇鸚鵡螺號之前還是天方夜譚)、水肺潛水甚至泰瑟槍。
2.《時間機器》(H.G.,威爾士)
威爾士裡在這本書裡小小地抄襲了自己, 這個同名機器的運行方式正是直接從威爾士在1988年出版的《頑固的亞爾古英雄( The Chronic Argonauts)》的一篇短篇故事借用而來。 但是, 這本1895年出版的書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它普及了時間旅行是可以用科學與技術手段做到的想法,
Advertisiment
3.《我,
機器人》(伊薩克·阿西莫夫,
1950)
阿西莫夫實際上在1941年發明了「機器人學」這個詞, 這部短篇小說集奠定了他最有著名的文學創作:「機器人三定律」(機器人不能傷害人類, 或者通過不作為讓人類受到傷害。 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所給的指令, 除了可能會違反第一條定律的指令。 機器人必須保護它自己, 並且這種保護不能違反第一和第二定律)。 儘管對於他的機器人的「正電子腦(positronic brains)」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問題上, 阿西莫夫含糊其辭。
4.《衝擊波騎士》(約翰·布魯納,
1975)
這是第一部賽博朋克小說,
Advertisiment
5.《天堂的噴泉》(亞瑟·克拉克,
1979)
故事設定在遙遠的未來, 星際文明的背景會將這部作品牢牢歸入太空歌劇的範疇, 不過, 這位以前曾為TR寫過科幻故事的作者已經完成過一本可以說是廣義相對論和天體物理學初級讀本的小說。
Advertisiment
6.《賽亭星》(C.J. Cherryh, 1988)
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嚴酷的星球, 那裡的定居者和地球居民關係惡劣。 《賽亭星》的矛盾主線是推動克隆人超越基因複製品限制的嘗試。 故事中科學家通過創造類似的童年經歷, 試圖塑造他們社會中最有價值公民的性格。 通過這部作品, 作者巧妙地探討了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孰重孰輕的爭論。
7.《火星三部曲》(Kim Stanley Robinson, 1992-1996)
火星殖民開始於2026年, 200年後結束, 那時火星的地形改造基本完成, 人類邁出了走進星際空間的第一步。 火星三部曲著重描寫火星殖民者的日常生活細節,
Advertisiment
8.《鑽石年代》 (Neal Stephenson, 1995)
尼爾‧史蒂芬生(Neal Stephenson)出版於1995年的後電腦叛客小說。 1996年雨果獎、軌跡獎、SF Chronicle獎得主, 同年亞瑟‧克拉克獎、普羅米修士獎入圍, 1997年星雲獎入圍。 一個貧窮的小女孩兒偶然獲得有史以來最精密裝置之一——一本智慧繪本書, 這本神奇的教本能根據使用者的處境來撰寫故事和提供協助, 此外又意外成為外界的爭奪軸心。 在創造這本神奇的繪本以及孩子所處的整個世界過程中, 作者借鑒了Eric Drexler的分子納米技術觀, 微型機器會定期展現近似奇跡的(現象和功能)。
9.《彩虹彼端》(Vernor Vinge,2006)
當我第一次讀這本小說是, 就作為本書核心內容的這種增強現實技術來說,
Advertisiment
10.《熾熱》(Greg Egan,
2008)
故事設定在遙遠的未來, 星際文明的背景會將這部作品牢牢歸入太空歌劇的範疇, 不過, 這位以前曾為TR寫過科幻故事的作者已經完成過一本可以說是廣義相對論和天體物理學初級讀本的小說。 許多行動發生在奇異的前工業革命世界, 如果故事中的人物想要避免一場大災難的話, 就需要儘快發現某些先進物理學原理。
這類小說是紮根於科學與技術的前沿地帶(儘管它們有著不同程度的藝術成分),它們最能夠激勵科學家與工程師,去從事於特別項目,甚至是整個職業生涯。即使後來的歷史證明了它完全脫離了事實,但是一部優秀的硬科幻小說會讓你認為「這完全有可能發生!」
就需要儘快發現某些先進物理學原理。這類小說是紮根於科學與技術的前沿地帶(儘管它們有著不同程度的藝術成分),它們最能夠激勵科學家與工程師,去從事於特別項目,甚至是整個職業生涯。即使後來的歷史證明了它完全脫離了事實,但是一部優秀的硬科幻小說會讓你認為「這完全有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