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奶就吐的寶寶,應警惕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

那天, 我接診了一個剛滿月的嬰兒, 打開包被, 把在場的實習大夫都嚇呆了。 嬰兒瘦得皮包骨, 雖說已月齡1月, 可體重只有1800克, 身長48厘米, 比剛出生時還瘦小。 怎么會是這個樣子? 
 
孩子的媽媽說, 孩子早產一個月, 生后會哭, 也能吮乳, 但從第三天發現嘔吐, 以后逐漸加重, 每天約吐1-2次, 吐出來的是水、黏液和奶凝塊, 吐量比吃進去的奶還多, 在鎮衛生院打吊針維持到滿月。  
 
孩子雖然瘦, 外表并無畸形;表現嚴重脫水, 明顯的特點是上腹部有個隆起的胃形, 還在不斷地蠕動, 蠕動波從左肋緣下開始, 向右下推進,
Advertisiment
一波接一波, 在臍右上方終止;輕輕搖動他的腹部, 就像晃動一個半瓶水的瓶子, 可聽到“振水音”;我輕輕觸摸上腹, 在那蠕動波終止處的右上腹, 隱約觸到一個栗子大的腫塊, 孩子嘔吐后, 那個腫塊摸得更清楚。 我診斷孩子患的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 需要手術治療。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又叫先天性幽門肥大癥, 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疾患之一, 該病的主要病理改變是幽門環肌肥厚, 可采用切開幽門環肌的手術療法。 我們給這位小病號做了很簡單的手術, 手術后, 孩子很快就能吃奶, 不再嘔吐, 體重很快增加, 開始了他的正常發育。 如果能早來就醫, 效果會更好。
相關用戶問答